比拟,是语言活动中将人之生命情状移注于物或将物之情状移植于人以达到物我情趣的往复回流,从而彰显表达者特定情境下物我同一的情感状态,使语言表达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的修辞手法。
比拟一般可分为两类,将人拟作物的,称为“拟物”;将物拟作人的,称为“拟人”。
示例(一):拟物
而几个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生长的男人们,此时却在异性的饭碗化身的面前摇尾,简直比羊而不如。(鲁迅《忽然想到》七)
解析:因为人无尾巴,自然不能“摇尾”,这是一个将男人比作物的比拟修辞文本。
示例(二):拟人
车往上升,太阳往下掉,金碧的夕晖在大片山坡上徘徊顾却,不知该留下来依属山,还是追上去殉落日。(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解析:将非人类的夕晖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来写,属于拟人修辞文本。
知识来源:(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