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杂的思绪里,总想以特别的方式感念万物,“是的,我要回乡去,回—乡—放—羊。”
1 月下捡花生
穿过酒绿灯灿,便是独山。满揣着夜色,似乎更合适感伤与思念,就这样在路上吧,心绕着乡,魂扎着土,即便身居村外的街市,也要向那自由奔去。兴奋之余,我轻轻地牵起童年的手,如怀羞般,“一颗,两颗,五颗,十颗......千百颗......”我捻着那一个个圆滚滚的宝葫芦,虔诚地祈祷,却只觉捡花生的动作生疏了不少,脚下的青泥如散了花的碧池,软绵绵,毛茸茸,时而撞见蜈蚣,只恍惚这人间已临秋月,我心慌地踩上不合脚的鞋子,就着和土的露水,湿淋淋地,滴滴月光,拂着泪渍入眠。
2 马河放羊
途经白河,便到了梦寐以求的庄园。看那儿时的马河,并未因岁月的打磨而垂暮,反而露出别有一般的澄澈与热烈。思忖间,我仿佛瞥见了已逝父亲的双眸,眸子里,他赶着如云的羊群,在褐毯黛墙的画上穿行,撑着某一个秋阳,或是言辞凿凿的夏日,或披着一袭素衣,和羊儿一齐承接这天使吻过的雪花六瓣......此时此刻,轻盈的心好似被自凡尘而降的大鼎压制,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是同化还是征服?我惭愧自问,得到的,仍旧是白河映衬的冰冷面庞,好希望放羊的人儿是我,如此,可否有幸与故乡长相厮守?
3 大桥·家乡漫水
曹庄河上有座桥——漫水桥。
海拔八百有余的云磨顶,正是曹庄河的发源地。丰水时节,河水暴涨,汹涌欢腾。宽达数百米的河面,宛若长江之奔流,黄河之狂吼;时至枯水,不禁恢复女子的音容。近瞰河滩,总不禁对河内的“奇星八脚石”大为惊奇,日复一日,水顺势而流,这石头倒也像长了脚般,自由换影。倘若阳光与灰尘抚过,那大大小小,横七竖八的小精灵便如闪耀的星子,托起茫茫戈壁的青春心事。曹庄河位置特殊,两岸缓平,无需河堤职守,河内之水便若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一路穿过曹庄河的,是省道S333线,属驻马店通往沁阳、社旗、南阳、唐河等地的要道。
古语曰近乡情更怯,置于此地,怕是再好不过。方圆几百里,凡长进老南阳城区的人,怎能不怀念这白河的漫水桥?桥下的蝌蚪青蛙,是我远离乡土之前最为亲密的挚交,时至今日,我不敢近桥,担心小家伙们忘了我?更怕它们因我如今的模样而心生畏惧?
想起每逢雨水倾泼,水带便层层叠叠,时而簇成银障,时而寻着架子鼓自由敲击,奏出一阵又一阵欢快的绝响。我细细聆听,不自觉地挽起裤脚,却在意念之中,溅得水花阵阵,是散学晚归的少年吧?是呼吸空灵的洁净本心吧?是曾经独倚窗外,渴望功成名就的小儿吗?河里以西装革履包裹的皮囊,当真是我?
听父亲说,这一漫水桥,也给行路的人以无限惊险。看似及膝的浅溪,却令熟悉它的人们不敢贸然渡河。车一旦驶离漫水桥,便命不由己,稍稍不慎,或天旋地转,堕入下游。唉,漫水,漫水,真教人既恨又爱!
4 老屋·请保留最初的清贫
继续漫游,便到了人间天堂。盼啊,望啊,儿时一贫如洗的老屋,映在梦里却悬满了蓝色的飞机,梦路两旁缀着星星,偶遇花花草草窃窃私语,就干脆躺下来,盘问这小乡的昨日与今明,多少次梦到老屋,似乎于俗世风雪中摇摇欲坠,又有多少次盈着热泪地赶到老屋,归来时又雨至倾盆?它的哀求似乎同母亲的呼唤一样,我谨遵教诲便是,如同履行着某一梦中的约定,竭尽全力地保留着最初清贫的模样,为它,为母亲,也为我自己,声音是那般沉重,那般笃定与猝不及防.......
5 紫山,灵气聚集地,公墓,
人生愿景之一,便是回到祖坟——故乡那个充满迷信的地方。紫山灵气不知是否真实而在,但的确滋养每一份值得雕琢的纯粹。传说那灵气源自于河流,遂有“马河灵气”之名,马河是南船北马交换地,向北马道,向南航运,马在此地化龙,故得之以名。这里静谧悠远,存留着东晋陶潜诗歌中的古朴景色,这里人杰地灵,平坦的马路抛却了漫水桥对人的考验,足够令喜爱它的人们神往很久,远离都市的繁华,所见所感,都情不自禁地染上了清代民居的淳与慧,恬静与心灵的氧气。伴着流传久远的九十九间屋的传说,马河的灵气再一次铺面而来,我一身的污气,不敢埋葬经历史烫过的脉搏,青林寨古堡的静宁,琵琶洲大桥的威武,温馨的故乡边城沙滩河,古韵古色,漫步其道,总会赠予来人一番不寻常的人生启迪。
是啊,浮萍般的飘浮五光十色,尽是花般的诱惑,搁不下,停不了,却又眷恋着,那回不去的根和藤......收敛思绪,我启程归去,顿悟:虽是千辛万苦踏出的路,也总要记得:常回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