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刚乔
儿子:“我不想去兴趣班”
妈妈:“不行,你得去”
儿子:“我就是不想去嘛”
妈妈:“你怎么能这样,当初不是你要报名的吗?”
儿子:“可是现在我不想去”
妈妈:“你为什么不想去?”
儿子:“我肚子痛”
妈妈:“你又撒谎”
……
哈哈!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亲子关系中有这样的现象:不上学、不做作业、不上兴趣班时,都能做到母慈子孝,一旦到这些事上就鸡飞狗跳了。你就说,有木有吧?或者说有木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2
记得乐乐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场景。那时候的乐乐身体素质特别差。
为了增强体质,给乐乐报了乒乓球兴趣班。
没有强制性,也不带个人主观愿望。完全是乐乐自己的意愿,因为他看到班上有两个同学也在学。(完全是盲从,这个时候的孩子大都没有什么判断力)
所以,乐乐和我说出这想法的时候。老实说,我内心是窃喜的。为什么窃喜?那当然是希望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啦。他提出来,和我提出来性质完全不一样哦。但表面上我并没有表现出来。嘻嘻!
我心里也非常清楚,他就是跟风嘛,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其实他自己也未必清楚。
因此,我和他说:“妈妈同意给你报名,但是你得想清楚,一旦报名了,你就得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可不行”乐乐很坚定地表了态。于是,乐乐的第一个兴趣开始了。
一开始自然是很新鲜又兴奋,然而好景不长,慢慢就焉了。(意料之中)过了兴奋期嘛。
问题出现是必然的,表态了又如何!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怎知后来会面临的居多问题(大人也预知不了) 所以,家长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
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朋友说“我家娃,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但却很少看到他们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
通常是孩子放弃了,家长也乐得清闲,然后所有的结果都是孩子背锅了,什么没耐心、什么拖延症、……都成了孩子的问题。
想想你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当孩子出现打退堂鼓的时候,你又是怎样做的?有没有找出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没有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倦怠期、瓶颈期?
乐乐也一样,热情过后出现了各种念头,想着法儿不想去兴趣班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次乐乐小姑来了,小姑家的妹妹也来了。乐乐似乎感觉终于逮到了机会。
吃完饭后,我准备送乐乐去乒乓球馆。结果他说“今天不想去了”(其实我知道他就是想和妹妹玩嘛)
于是我就问他:“今天为什么不想去呢?”(看透不说穿)
乐乐说:“我头晕”
我忍着内心的不悦,这是乐乐第一次撒谎,(真头晕假头晕我还能辨不出来的!)我就想,如果这次同意了,后面就会有N次。球打没打倒在其次,若轻易妥协,往后必定会故技重演,还会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
于是我说:“头很晕吗?要不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吧”(陪着演)
乐乐说“也没有很晕,一点点,不用去医院,在家休息一下午就好了”
有木有同款的?
这时候他小姑发话了:“你也真是的,乐都说头晕了,要不今天就不去打球了呗”
爷爷说;“球冒打就冒打哒,又不是什么要紧的”
……
轮到我“晕”了,这是打不打球的事嘛?
亲爱的看官们,你们遇到过这种情景吗?在家庭教育中,当家庭的其他成员与你观点不同频时,是不是特别无奈?当只有你一个人在想方设法应对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无助?不仅没有助力,还一个个地使劲往相反的方向拽。
可是,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所以,一定要坚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不能轻易被动摇,更不能任由其它人和事所左右。
那这事后来怎么解决的呢?我不惜得罪家里其它人员,也要坚持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
很明显,这个事实际上是:
①头晕99%是假
②想和妹妹玩100%是真
了解了这两个原因后,我没有揭穿他的慌言,也不去生谁的气,问题总还是要解决的。于是我转向直接去和妹妹沟通了。
我问妹妹:“喜不喜欢和哥哥玩”
妹妹特别开心说:“喜欢”
我继续说道“那我们一起去哥哥球馆看哥哥打球好不好?等哥哥下课了我们去逛街买好吃的”。
这么一说,成了。妹妹高兴了,乐乐也高兴了,赶紧去拿了球拍。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去了球馆。
事实证明,这一次的不妥协,为后来解决了很多问题
①打这以后乐乐再没找借口不去兴趣班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包括后来的乐器学习)
②我不同意的事情,他不会坚持(当然我不会是不讲理的,事实上他提出的事情99%我都答应了)因为慢慢地他就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了,也不会提无理要求。
③为我们日后无话不谈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3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说“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很多时候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千差万别”。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亲子关系中无处不在,只要去深挖背后的真正原因,然后思考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切不可与孩子正面起冲突,更不可没有沟通好就强制性去执行。
事关孩子无小事,这里特别提醒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得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洞察力。 孩子到底是真生病还是借口假生病,心中要有数。
真要生病了,咱还是得先去医院对啵,丝毫不能延误。
那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啊。万一判断错误岂不坏事了。还有若找其它借口,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啊?
这就回到为什么家长要多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的问题上来了。当你每天陪伴孩子,每天和孩子多交流,你一定能够有正确的判断能力。
齐齐提供两个小妙招:
①观察微表情,如果撒谎,他的微表情一定会出卖他。
②观察精神状态,如果真生病,精神状态一定会看的出来。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明知是谎言也不要去挑破,孩子是特别有灵性的,你只管正确引导,他们都是能够感知得到的。
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家长的陪伴尤其重要。甚至,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作为家长又如何来陪伴呢?
这也是《那些家长们都做的选择题,你能做对几分》这篇文末留下的疑问。
那我们再来聊聊这个问题吧。今天我想换个方法来聊这个话题,那就是我们007的万能心法:“137心法”
1个目标:浅谈家长如何陪孩子?
3个步骤:①为何陪?
②何时陪?
③怎么陪?
定个(7)期限:用16句、共计112个字、押韵顺口溜完成,时长7分钟。
①为何陪?
父母是子启蒙师,
陪子成长不能迟。
这是终身的大事,
错过后悔一辈子。
②何时陪?
幼子需要天天陪,
至少陪到啥都会。
初高中时少责备,
及时鼓励心里美。
③怎么陪?
不玩手机不上网,
自我克制树榜样。
切莫溺爱少帮忙,
不要拔苗又助长。
真心陪伴不能装,
孩子心里最亮堂。
好的习惯幼时养,
静待花开不必慌。
完了,是不是很简单?不要觉得没什么可写;不要觉得不会写;不要想得很复杂…
如果你也能掌握这个“万能心法,很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的。事实上,这个“137心法”具有普适性,也就是用在什么方面都适用。而且容易上手,就看你愿不愿意去用了
最后送你一把“万能钥匙”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住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显然,不应该只盯着锁头看,对吧?
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如果只盯着问题看,只盯着问题想,只盯着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以无奈告终
盯着自己的能力看,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所以,当我们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要想到——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