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每一天]第327天 2017.10.7
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明白了事物的根本。
智慧不同于智力,不同于智商,不同于知识,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脑科学家认为,“从脑活动上来看,智慧是大脑各区域活动平衡的表现。”其中,平衡这两个字是关键。有人提出,智慧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
1,有生活常识,这是基础。
2,有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不容易陷入暴怒或者沮丧。
3,善于社交,也就是能够感知他人的能力,也叫共情力。
4,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劣势的能力。
5,决断力。
6,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六点当中,几乎每一点都是平衡的结果。智慧不是只讲原则,智慧是把握刚刚好的那个均衡点的能力。
智慧就是一种平衡,一种不偏不倚,一种恰到好处。
我很喜欢的一个成语是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不卑不亢就是一种平衡。
我觉得不卑不亢是一种修养,也是我做人的原则。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那句名言吧,“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矛盾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等智慧的表现。”
易中天对中庸的智慧里说:“不走极端,不唱高调”。
已故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晚年写过一首诗,“休言舍命陪君子,莫道轻生亦丈夫。值此良宵虽尽兴,从来大事不糊涂。”诗中舍命陪君子是极端,轻生亦丈夫是极端。这就是不够智慧。
反观身边的人,有些人极其懒惰,吃喝玩乐中过日子;也有些人极其努力,他们有句话,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他们觉得每天只睡三四个钟,然后拼命学习,完成各种各样的目标任务。在我看来是一种走极端、唱高调。
这让我想起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司马懿问蜀国使者诸葛亮情况,使者说:“俺家诸葛亮,非常的勤奋,三更眠,五更起,大小事情一人扛(只要杖打十五军棍以上事情都自己处理),吃的非常少,干的却像牛………”。司马懿微微一笑很倾城地说:“三更起……,俺对手命休矣……”……诸葛亮听闻,让人扶出帐外,一阵凉风吹过,一股热血涌上喉咙………,………,一代将星,陨落五丈原……
一顿吃得多,不为多,长命才吃得多。请记住“自己”这台机器好好用,珍惜用,能使用80年,甚至100年。如果不珍惜就有可能是四五十年。相对于诸葛亮那种,我更欣赏:在不影响身边健康的情况下,努力学习。这就是一种平衡。
佛家讲智慧,有一个说法,说“智”和“慧”是两种东西。智是“分别智”,慧是“平等慧”。智,是要把万事万物能区别开来的能力;而慧,是把万事万物看成是平等均一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合起来,才是智慧的整体。
中国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有时候给别人出主意的时候,显得非常智慧,但是一轮到自己的事,往往会犯糊涂。为啥?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事情,不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断。
心理学家说,要通过和内心的自己产生距离感,能够从自我的身份中抽离出来,像一个旁观者那样看着自己,这就能对事物做出更理性的判断,这就叫“去中心化”。
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
智慧就是文化进程中的独特执行力。
最大的智慧存在于对事物价值的彻底了解之中。智慧其实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智慧是能从一个更大的视野中看问题;你要有灵活度,能同时参考不同的观点;你还要善于自我反省,承认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
智慧就是明白了事物的根本。
总结:智慧的二个机制:第一是去中心化,第二是平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