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三不”原则

《礼记》中曾记载: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考虑该如何与朋友、同事交往,甚至有时不惜花费大力气、大心思去处理人际关系,但却往往忽略了与至亲如何相处。若有闲暇之时,不妨静下心来多想想古人所说的如何与至亲交往。

一不: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在什么人面前,都要注重礼仪姿态,举手投足之间应给人一种修养极好的感觉,同时做事要有尺度和分寸。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孩子:“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从小处细处便可以看出,在与至亲交往时,尤其应做到“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

二不: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喜怒要隐藏于心,不可将过度的情绪表达出来,要懂得控制情绪。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道?怎么做才算是孝呢?孔子回答说,孝道难,难就难在子女的容色上。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亲人之间,因为长久以往的相处,会使得我们形成一种对亲人的“放肆性”心态。在外面我们一旦受了什么委屈、吃了什么苦无法发泄时,就会跑回家中抱怨,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家人。我们还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应该的,却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唯有保持一颗敬畏心和一颗感恩心,对家人维持一种谦和的态度,做到“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如此,才是真正的为人雅量。

三不: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讲话时,一定要注意听者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先思后言。

《论语》中曾言:“驷不及舌。”在古人看来,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意喻说话应慎重,否则难以收回。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压力。而当人处于压力之下,回到家中,往往说话不先思后言,导致出现一些低劣、不文明的话语。可能压力会得到暂时的释放,但是却给身边至亲之人带来伤害,引发家庭矛盾。

 世人常说:人生应在大处落笔,不要计较小处得失。但,若连家人都无法沟通交往,那花那么多心思去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又有什么用呢?

闲暇之时,不妨静下心来多想想古人所说的这三点,好好对待自己的家人。

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他说,他累了。 其实哪有什么累了,不过是不爱了。若他还爱,怎么可能会累呢,再辛苦也甘之如饴;只有不...
    姜璃阅读 352评论 0 2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如今一走在农村的小道上,迎面而来的要么是年近6旬的老者,要么是陪伴在公婆左右的孩童!农村...
    仁山智水123阅读 240评论 0 0
  • 昨天我们再次出发,登上了重庆到乌鲁木齐的火车,再次出发去旅行,不,叫旅游。旅行和旅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内涵...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亚阅读 308评论 0 0
  • 我最近才发现这个叫王海桑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直白又深情的味道。当代诗歌中打动人心的并不很多,可是他的诗句,就这么猝...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Y阅读 1,300评论 0 2
  • 今天感恩节,也是何以良第一次用微信公众账号给大家发消息。一路走到今天,要感谢很多帮助过甚至嘲笑过的人。是你们让何以...
    山贼阅读 476评论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