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的学生主体性培养——读季勇老师《让“自主阅读”真实发生——聚焦主体性培养的自读课堂构建》一文
部编版教材阅读分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其中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自读课文的功能和定位,在实践操作中也最容易被忽略。
读了季勇老师的的文章,使我的自主阅读的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自读课文要有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指导
自读课文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包括课文自读目标的知识,它来源于课标要求、文体特征、助读系统等文本信息源。包括有效的自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对自读进程进行分析、判断和调控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起到一种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当然,在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特别是确定自读目标的时候,要处理好自读目标与单元目标、自读目标与课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读目标与文体特征、自读目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间的关系。
结合“助读系统”进行自读程序性、策略性知识指导,就能从“读什么”“怎么读”两个维度为自读活动提供目标指引和方法指导。
二、自读课文要凸显批判性阅读和证伪求真的认知
自读课文是以“我”为中心,运用教读所学之“法”,主动对文本进行批判性阅读,呈现的是证伪求真的认知方式。按照批判性思维运行的步骤——怀疑、分析、假定、实证,来构成自读过程与环节,构建自主阅读的运行方式,用的方法是圈点和勾画批注。
在最后的展示环节,让学生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能够充分地表达,然后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之间彼此碰撞、激荡、交融,从而达到伪证求真的目的。
三、自读课文要追求自主人格、自主精神品格的培育
自读课堂需要唤醒学生的自主人格、自主精神,并将之作为动力系统,推动学生自觉地实现自读主体性的地位。以对话理念为指导,在对话中学生不断的吸纳、批判、重构与创造,获得阅读认知和经验;以生“本”立场,来指导自读教学,赋予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也赋予学生主体责任——坚定地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负责,这就是自主人格、自主精神等品质生成的依据;以“民主”的关系来为自读课堂进行伦理定位,课堂中各种观点、思想和方法,都得到尊重,大家平等、相互尊重人格、观点和观念,尊重每个人的参与权和尊严。
让自主阅读真实发生,让学生的阅读进程可见,阅读行为真实,师生精神相通,这才是自主课堂的价值追求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