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满,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自媒体如此发达的当下,每一个节日、每一个节令,根本无需刻意记忆。各大微信公众号,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传播各种知识,你是它们的存在,看客们自然而然多了福利。
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央视新闻》的发布,总会在前一天预播,算是提前迎接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到来。
(文中图片及下文转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5月21日前后是小满,隶属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速度最快的一个。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所以小满也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
第一,与农候相关。“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24个节气中,22个节气名的含义都没有争议,仅仅小满、芒种之名有分歧。小满与芒种名字的由来,“古人名节之意”,“皆为麦也”。小满时节的物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对于我们而言,小满是夏,对于麦子而言,小满是秋,所谓“麦秋”。“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所谓芒种五月节者,谓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也。”
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和风细雨少了,疾风骤雨多了,雨水常常以急促而凶悍的方式降临,超出地表的承载能力。河水暴涨、乡村没田、城市“看海”的事情开始多起来了。有人觉得降水量几十毫米似乎很微小,但实际上,如果一小时降水几十毫米便可能迅速造成灾害。
从农候上看,小满是麦子籽粒乳熟、将满未满的时节,芒种是收麦子、种稻子的时节,所以才有“小满赶天,芒种赶刻”之说。“夏收要紧,秋收要稳”,与秋收相比,夏收的节奏更快。毕竟“法律有宽大,节气不饶人”。
农耕社会起源的节气中,小满、芒种是物候节气,也是农桑相关度最高的节气。作为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稻、麦对于天气的习性喜好是完全不同的——稻要热,麦要凉;稻要泡,麦要燥。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24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时节。加热北方的干空气比加热南方的湿空气要容易得多,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异军突起,超越南方。
至今,中原地区还保留着小满日赶集的传统,称为“小满会”。小满当日或错后一两日的集市,热闹喧天,仿佛是庄稼人的“嘉年华”。
对于乡村孩童来说,可以在“小满会”的集市中疯跑、闲逛、看热闹,还可以缠着大人买玩具和小吃。火烧、油条、花米团、水煎包、胡辣汤……那些小吃摊儿,是孩子们关于“小满会”的童年记忆。大人们眼看就要卖力气收麦子了,也正好趁着“小满会”打打牙祭、解解馋。
小满,节气之名,写照着人们对于籽粒的那份殷切。“小满谷,当年福。”以五谷为养,便以作物的籽满粒足为满足。这既是一时物候,也是一种心态,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小满暖洋洋,不热也不凉。”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乐享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