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饮酒以消愁
在唐诗中,“以酒为题”很多都是以抒发愁情为主的。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将进酒》;李商隐的《风雨》;杜甫的《登高》等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愁,是孤独寂寥之愁;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是愁,是清秋寂寞之愁,是内心惆怅之愁;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是愁,是重聚无日的空茫之愁。
这些都是生命中不同形式的“愁”。一旦诗人有了这些愁绪,该如何消除呢?有人可能会选择运动;有人可能会选择娱乐;但更多的人选择的是酒,这其中的社会因素与上文提到的相同。
除此之外,“酒”为何会成为“消愁”的工具呢?这可能还是得回到“酒”本身。唐朝的酒按照不同的分类,可分为不同的品种。按照酿法来分类,可分为清酒和浊酒。过滤次数多,酒精浓度高,糖分少,味淡的酒就叫清酒,也叫薄酒、干酿、烧酎等;反之,过滤次数少,酒精浓度低,糖分多且酒液中有沉淀物的酒就叫浊酒,又叫浊醪。
但不论是度数较高的清酒还是度数较低的浊酒,其酒精含量和酒精浓度远远低于现在。所以除去少数酒量差的人,很多人在喝酒之后往往会达到一种似醉非醉的微醺状态,如上文所说,这种状态会催化诗人的诗兴,同时这种状态也能催发诗人胆气。俗话说,酒壮英雄胆。三杯老酒下肚,满身热血上涌,这时诗人们可以不再顾及现实的羁绊,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愁情,将心中不快都散在酒里、诗里。
这其中的代表便是“诗仙”李白。李白的长篇歌行,多是写于醉中,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将进酒》。这时候的李白如很多诗人一般,都是抱着建功立业的态度积极入仕的,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却让他们无比痛苦。希望中的失望,失望中之希望,交织成一代才士骚动的心态。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写进诗歌里。通过酒与诗摆脱现实对他们的束缚,获得一种不受拘束的创造力,一种自由的状态并借此消解内心的愁绪。
以上便是诗人饮酒的目的,或是“饮酒以助兴”;或是“饮酒以消愁”。但不论是哪一种,诗人笔下的诗歌都在“酒”的推动下,形成了其独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