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长沙的雨已走走停停下了半月有余,秋意在雨中的桂花香里越来越浓,浸泡在其中的人也更加多愁善感起来,浸透在岁月的染缸里久不可见的回忆竟也纷至沓来。

儿时的雨味甘。山东丘陵号称十年九旱,靠务农为业的乡亲们对雨倍加珍惜,雨天也往往给他们带来一个短暂的休息日,可以与邻居亲戚喝喝茶、睡个午觉,放松一下被农活折腾得筋疲力尽的身子骨。不谙世事的孩童在雨中的嬉闹花样繁多——乌云聚合时,不顾大人的呼喊,脱下上衣四处追捕蜻蜓;大风起时,漫天抛洒落叶畅快地大喊大叫;雨点骤降,一阵撒欢儿地四处避雨(多半是要被淋成落汤鸡一样才称得上畅快);若是小雨,则不妨折一只肥大的梧桐叶(荷叶难得)作伞、伴个许仙什么的;雨下透了,泉水就从山间、堰下或者石头缝里冒出来了,光脚丫趟着冷冽的泉水“堵汪”、玩泥巴;有些时段的雨后,必然还要漫山遍野地去捕“山山牛”、或在果园树林间抓“知了猴”;至于水库、河沟里打澡戏,我就只有羡慕的份了,打小都是不敢的。雨有时也会带来麻烦,比如哪块田涝了,村小的房舍塌了,河水漫过了小桥、父亲要小心翼翼地背我过河去上学……不过这些,还不是儿时的我需要顾虑的。

年岁稍长,雨的味道就慢慢丰富起来。高三毕业时,同学帮我取了个网名,叫“依风听雨”,面对未来的懵懵懂懂,那时的内心满是豪情壮志,仿佛大好天地就在眼前,为了掩饰跃跃欲试的躁动,更要装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依四方之风而听雨声,天地不过方寸间耳。如今想来,不过年少轻狂,对“依风听雨”四字却仍觉得潇洒非常。

大学远走成都。成都的雨迥异于北方,缠绵温柔。如同大学时代思想的激荡、破碎、重生,那时的雨仿佛也纯粹而飘忽。时而是诗意的,明远湖畔荷花盛开的季节,顶着毛毛细雨,整个天地都是明亮的,不需要怎样思考便能写出些颇为自赏的句子。时而是哲理的,坐在图书馆的窗边,默默听着、看着窗外的雨飘飘洒洒,还有雨中的人儿来来往往,我竟做下了许多人生的决定。时而充满了悲情,5·12地震那段时间的雨让人没有心情去搭理,弥漫着家国情怀浓得化不开,文新学院后来出了一本师生纪念诗歌集叫《国殇》,二字重若千钧。时而涌动着情谊,至今难忘的,像2011年毕业季送茜尹君离川那日,成都很少下那么大的雨,路边的积水近乎及膝,但心中满是别情,似乎天地变色也不过如是,未来的不可知才当敬畏。

如今过了而立之年,成家立业,一切趋于平稳,面对长沙的连绵秋雨,竟多是五味杂陈。再小的雨,出门打伞逐渐成了习惯;日日匆忙,难得再有依风听雨的机会。这都未必是坏事,却记录了时光的痕迹。有时看着女儿欢快地踩着院子里的积水,我还是会想起童年。日月周而复始,天地亘古长存,脆弱的我们在不断的得到与失去中蹒跚前行。理想不弃则希望常存。

等我再老一些,头发白了,或许也会在某个雨声动听的傍晚,躺在藤椅里,像今天一样回忆着年轻时候的自己,嘴里嘟嘟囔囔念着旧诗词,直到沉沉睡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听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学了《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通过听觉来写泉水,突出泉水的独特之美,感悟生生不息的历史,充满美感的...
    执笔溢情阅读 3,077评论 0 6
  • 听雨 ...
    清源无尘阅读 649评论 0 3
  • 散文︱听雨(原创) 作者:赵凤宝 静心聆听下雨的声音,听雨,听的是雨,其实,那是心在动。静心听雨,无论是在什么境况...
    凤凰赵凤宝阅读 1,171评论 8 26
  • 听雨,醉了记忆,醉了心灵 。有人说,雨是怀旧的,不喜欢雨的人,一定是个不懂得追忆的人,而懂雨的人,便能从那里听出一...
    刘印敏阅读 904评论 0 2
  • 听雨 (下雨,暴雨,雨后天晴,随手记之。) 成都秋老虎的天气,热得让人化掉,整个人,从晨起到午后都是一径儿心烦意乱...
    微物敢齐肩阅读 4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