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两年迷恋手机,趁我不注意,做作业时,用手机做作业时又偷偷摸摸地刷抖音视频,看了又看,玩了又玩。作业是应付,一看他的作业,字迹潦草涂涂改改,草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由得火冒三丈。我觉察到自己的大脑盖子打开了,但是依然控制不住情绪,对他声色俱厉,吼起来:“你以为老师的作业是随便布置的吗?可以这样应付老师,这样的态度怎么了得!”
孩子这段时间上网课,用iPad多了。不是想玩游戏,就是想看视频,对着手机“想入非非”。我当然可以没收手机、ipad让孩子暂时“断舍离”,但在精神方面如何进行引导呢。
想想孩子这样,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常常在睡前以放松的名义刷手机,一刷刷一个小时,看看小视频,看看新闻,看看碎片文章,左晃右晃,一个小时多就过去了。暑期的时候,白天晚上有空就在手机上追剧,追到深更半夜不睡觉,对着手机“情难自禁”。疫情没有外出旅游,只是回了故乡看看父母。现在想想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满脑子的刷剧偷乐的情景。看完以后真的是挺懊恼,有负罪感,大概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吧,像我这样的年龄,混了就混了。但是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挺愧疚的,经不起熬,这样的刷法担心自己折寿。想想我的同事,如牛犊般健壮,像我这样的年龄,去年就走了,世事难料,还是只求保重,少刷手机为妙。
我是一个懒散惯了的人,只想无拘无束,是一个真正欠管的人,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状态满满,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我觉得我还是需要有责任的牵制。但隐隐担心儿子像下班后的我。
还是从我做起吧。
1.告知朋友有事留言,急事直接呼叫。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预防偷看手机。
2.规划看手机的时间段,制定好手机工作时间,早起、睡前处理完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外,不看手机。晚上十点半以后不摸手机,早上二十分,用手机处理完事情。
周末在固定的时间允许自己放松,有看一部电影的时间,看完电影写写影评。
3.增加阅读、运动时间,让老公、孩子提醒自己对手机视频时间“断舍离”。和家人、朋友分享心得。
4.不快乐的事和快乐的事一起做,一边听音频故事,一边锻炼身体,奖励自己,获取愉悦的心情。
5.时间管理从微习惯开始。练字、吟诗、每日复盘小结,获取正能量。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腴起来。
以上一点计划,发文告知,一星期后再来总结自己是否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