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年快乐!"
编辑好信息,通信录全选,最后点击群发。节日祝福的仪式感,到如今不过是随便走走过场的形式感。电影《被光抓走的人》里面,所有人都坚信被光抓走的人彼此相爱;然而在现实中,大家必须承认:那些被时光抓走的人或许从此不会出现。
退出微信,打开音乐软件。也许能让旋律抚慰此时的内心,也或许那样一首歌曲直接唱出此时的心情。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
有多少无人能懂的不快乐,
就有多少无能为力的不舍。"
"对方已开启好友验证。"
有点刺眼的红色标记和相对委婉的表达方式其实是在提示人们:有人已经不会再和你产生交际。这个是曾经的客户,没关系,和TA也没什么业务往来了;这个是以前的同事,还好吧,毕竟不在同一个公司了;这个是学生时代的朋友,也对,将近十年都没有联络。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来来往往。有人说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并不是争吵和崩溃,而是一种默契地相互疏离。据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最想做的事排行榜第一名是旅行,超过半数;其次是宅着、看电影、打游戏,这四样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而社交活动仅占据了4.9%。现代人慢慢趋向于独处,社交圈子内卷,从踏入社会开始朋友的数目就在做减法。只有真正从小一起长大、多年相知陪伴的好友才是"核心",那些偶然交集的人的默默离去反倒让我们长舒了一口气。朋友贵精不在多,这是成年人社交的第一信条。
"谢谢,你也快乐啊!最近在干嘛呢?"
"嗐,瞎忙呗。"
"那行,有空常聚"
成年人的社交方式淡如水、薄似纸,在没有利害关系的条件下,永远保持着不远不近、不主动也不负责的距离感。人们说在学生时代之后,所有人不可能结识到新的朋友,有的只是同事、领导、客户,最多是熟人。
然而这一切的根源可不是成年人"人均铁石心肠",反倒是现实生活没能给我们足够的时间维系太多的关系。最近大火的关于李佳琦的文章《我月入六位数,没有朋友》说:大城市热闹是假的,孤独是真的。繁忙的生活让我们自顾不暇,如果套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大概还苦苦追逐被尊重的需求,而"维系社交圈"这样的行为距离我们的社交生活太过遥远,那些不远不近的人,也只是生活的点缀。平淡交际,需知慧极必伤;佛系交友,防止情深不寿。
"嗡——"
"喂,哪位?"
"是我啊,王某某。刚看到你给我发的消息。好长时间没联系了,给你打个电话问一下。"
"这是我新号码啊,你咋知道的?"
"你不是和Y挺好的嘛,我从他那里打听到了。这么长时间没见,咱们几个人出来聚一下,叙叙旧。明天晚上八点以前老地方?"
"一言为定!"
成年人的社交不仅仅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地不断离去,更有桃李春风一杯酒的重逢惊喜。新海诚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有一句台词:"在距今已经很久远的那一天,我们就约定好了重逢。"每个成年人都有值得再次相聚的老友。
我们总是在权衡着羞于启齿的想念和迫于无奈的分别,但是忽略了有些人有些事,总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只要一句问候、一通电话,便重新点亮一盏情感的灯。所以成年人的社交也是一边失去、一边打捞,我们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重新建立起友谊甚至是爱情的机会。保持孤独又追寻温暖,矛盾别扭的成年人不断邂逅着重逢。
从疏离到走散、从热烈到平淡、从别离到重逢,成年人的社交世界底色有些孤单,但不至于寂寞;做点缀的是各种欢喜,各有各的浓烈。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聚散别离、适应了互不打扰,也渴盼奇迹出现。成年人的社交也许只有四个字:人来人往,像极了人的一生。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唯有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