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志建老师第三本书,写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依然是温柔叙事的风格。
周老师45岁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准备大干一场时,生不如死的坐骨神经痛袭来,持续折磨了他一年。他由此反思过往的生活方式,开始彻底慢下来。接下来的十年中,他授课、写书、做研究、旅行,简单健康的、天人合一的活着,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真心羡慕周老师的生命状态。爱自己,是永恒的话题。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性,完全的依心而行,总感觉不容易。尤其去年下半年,超负荷的工作,让我很是吃不消:一周至少六次课,每天十几个微信群,大量的书写及疑惑等待批阅及安抚。我常常一拿起手机就是好几个小时,结束之后头昏眼花。再往后,便是神经紧张,睡不好。完全没有时间运动。脸上长出不少斑点,例假不断的推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消耗的太厉害了。
无奈,都是之前预订的工作,责任心让自己撑着走。我非常感谢这次疫情。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二个月索性不安排任何工作,好好的实践了一把《把自己爱回来》。
1、时间永远在于选择,健康最重要。
刚刚放假的那几天,依然紧绷。10:30躺下,6:00自然醒。中午有时间午休,可是睡不着。一大堆的网络课程及想看的书籍,等着我。从早到晚,忙完家里的一日三餐,依然没有时间运动。
周老师说,我们不是通过节省时间来打造我们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建立我们的生活,时间自然节省出来了。
身体,要与心灵同步成长。毛主席,南怀瑾,杨绛,叶嘉莹,干出大事业大成就的人,身体精力都非常好。尤其从事身心灵工作,身体倘若耗尽,能量自然低落,做事会有瓶颈。
我开始反思:那么多课程,那么多书本,真要一一学完,估计别的都不用做了。一天就是24小时。工作,学习,生活——平衡,才美。
于是,果断舍去一些。只留下必要的几门课程。用手账排好每日计划,一一推进。
二个月来,我坚持每天练太极,允许自己有时无所事事。晚间至少二小时陪伴家人。我体会到一种极致的放松,表现在:睡眠自然好转,任何时候躺下就能睡着。
2、拥有不如享有。
豆浆机,破壁机,烤箱,电饼铛,这些厨房工具,这段时间妥妥的用起来了。各式药膳,面包披萨,包子饺子……换着花样厨艺大增。想想去年下半年,因为孩子住宿爱人驻外,我自己基本没有好好做过饭。这段时间有时一次在厨房待足五小时,整出真正的满汉全席来。
楼下的两排玉兰树,是我怀孕那年种下的。如今已经差不多长到四层楼高,茂密的树冠,鸟鸣欢唱。阳台上几盆太阳花,月季花,三角梅,多肉植物……洗米水浇灌,果皮菜叶做的酵素肥料,花朵们你方开罢我登场,热闹极了。月亮,成了每晚我要等待的美好。清晰地看到它在面前升落、由缺至圆……
拥有不如享有。忙碌的时候享受不到外面的春暖花开。生活慢下来,我经历到一种纯粹的存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件小事,足以让自己放空,喜悦。
3、用课程滋养身心,用书写把自己爱回来。
这段时间,系统跟随煕娟老师学叙事,祺堂老师学焦点。参加亲密之旅及灵性书写两个训练营。闲暇听红楼梦与道德经,只跟随,很得滋养。
每日必做自由书写。梳理清楚了家族史,再一次整理了个人史诗。每天一个名词,随意一个起始句,顺着感觉往下写,写出潜意识里的人与事,这是我与自己和解的禅修方式。
这,也是我给自己定的折返点。停下来,跟随内心的声音,暂停一段时间,才能更好的出发。
就像那个农夫的故事:
上帝对农夫说:现在你只要从这里开始跑出去再绕一圈回来,你所跑的圆圈土地,都是你的。但切记,你一定要在太阳下山前赶回来,不然全都不算数。
农夫听到,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就拼命一直往前跑,跑越远,他越开心。当跑到中午时,他气踹如牛,汗流浃背,心想是否该折返了,不然无法赶在太阳下山前回到原点。但他的贪婪告诉他:再忍耐一下,再多跑一些,我就可以连儿子、孙子的土地都给跑回来了。
于是,他忍耐,继续往前跑。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当他看见眼前的夕阳时,突然想起上帝跟他说的:你必须跑回原点,所有的努力才算数。他猛然回头拼了命往回跑,一切为时已晚。
周老师说:那貌似认真负责、忍耐砥砺的好品行,本质上却是贪婪,恐惧,不爱自己的嗔痴。把自己爱回来,有一个前提:当一次次体验到自己的力量,我们很开心,越跑越远,越跑越远……以至于忘了回家的路。生命便会有各种阻碍来提醒我们,你的心,可以听到那个提醒。
眼前的疫情,便是我的折返点吧。
顺着生命的河流走,不抗拒,不用力。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爱回来,调整好了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