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遥那个历史古都

北门外景

      高考完了

      就要离开这个小城镇了,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想来……

      她很淳朴,简单,没有什么掩饰,没有什么雕琢,它很美好,珍贵,独一无二。她把她最本真的面貌呈现给大家,那份历史的神圣感,但却没有厚重。她很规整,却不呆板。


她很活泼,想给孩子一样,充满活力,在这里,每早的朝阳都是那么明媚和煦,沁人心脾,傍晚的余晖,也总是直射人心。落日下的城墙,城墙下的这个小镇,小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


夕阳下的古城
城墙上,余晖下

夜幕降临,这里也会缀满星灯,没有那种繁华的眼花缭乱,是一种静谧祥和,就如夜晚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明亮,它们彼此照耀,不争光,不夺艳。

西大街之景

南大街的偶遇


平遥中国年

几年前的某个暑假,随姐姐去了北京,家里人说,去啊,见见大世面。对啊,北京很大,很繁华,很规矩。可大概是年纪小,对那地方陌生的故,总觉得不亲近,就像是在家里任性惯了的孩子突然到了学校,面对真“和蔼可亲”的老师同学,面对一般年纪却不相识的同学,很不自然。那里不像在这个小镇,随意,轻松。


孩子们的嬉闹

《又见平遥》成为中国第一部大型情境体验演出项目,这不仅仅是导演等创作人员的功劳,这之中更有着平遥文化魅力的绽放光芒。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

《又见平遥》
又见平遥 体验馆

当然,作为山西的一大历史名城,山西人对面食有种特殊的情节,在外游子总是抱怨外面的面不如家里的地道,正宗,归结一点,外面的面不如妈妈的味道!对于山西人,面粉的意思是红面,白面,莜面,荞面……面条的意思是拉面,刀削面,剔尖,包皮面,手擀面,焖面,河捞面……面食的意思是面条,馒头,花卷,包子,饺子,糖包,猫耳朵,莜面栲栳栳,灌肠,托叶子……对于山西人,面条得是手工的,焖面得是铁锅的,饺子皮得是手擀的,栲栳栳得是蘸着杂酱的,这不是偏执,只是如果不这么做,那就不是家乡的味道了。当然,作为山西的一大历史名城,这里的面食也自是香飘四溢,冲击着每个人的味蕾。

从菜单说起,你大概会想着什么西红柿鸡蛋面,番茄海鲜面,炸酱面,油葱拌面……真正的菜单上并不如此,搓鱼鱼、蘸尖尖、忽突突、莜面角角、栲栳栳、枣饽饽、铲片片、油蛋蛋、仓馍馍,奇奇怪怪的名字,像母亲唤着孩子般亲切。

碗秃则
亲疙瘩
手工醋
拨烂子
剔尖
面点
干煸栲栳栳
搓鱼鱼
红面糊糊

他们还有有各种你想不到的方法

平遥人没有那么精明,他们如同这里的面一样,温润,实在,却着实令人赞不绝口 。

她很热情

她很可爱

手工剪纸

她在等你

明信片纪念

谢谢你,我的大平遥,也许你没有给我广博的见识和繁华落尽的霓虹灯,我会永远记得你泛着黄晕的灯光,每一寸土地,每一砖每一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