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4

原文:今世君不然,释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誉,故军士不战而农民流徙。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故民,可令农战,可令游宦,可令学问,在上所与。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四旁无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或谈议而索之,或事便辟而请之,或以勇争之。故农战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众,则国乱而地削,兵弱而主卑。此其所以然者,释法制而任名誉也。

注释:徒:但,只要

      垂衣裳:指歌颂帝王

译文:现在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治国时舍弃法度而依靠个人智慧,封赏时不依据功劳而依据声誉,因此士兵不作战、百姓要迁徙。我听说:治理百姓的关键,在于君上的引导。因此,可以让百姓从事农战,可以让百姓游说求官,可以让百姓致力学问,全都在于君上想法。君上论功行赏,百姓就会努力作战;君上倡导诗书,百姓就会致力学问,百姓之于利益,如同水之于低处,没有别的选择。百姓只要可以获得利益就可以做君上想让百姓做的事情。瞪眼振臂,气势汹汹靠高谈阔论得利,靠歌颂帝王拍马屁得利,长时间的靠走后门拉关系得利。推崇这三种事情,没有功劳也可以得利,百姓就会放弃农战而去做这三种事情。有人靠空谈获利,有人靠走后门拉关系获利,有人靠武力获利。因此从事农战的百姓日益减少,从事游说的人日益增多,国家就会混乱而国土会削减,兵力衰弱而君主卑微。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舍弃法度而依靠名誉来治理造成的。

个人感悟:政策导向的重要性。大到国家政策、小至地方流行,都说明了提倡和引导的重要性。然而,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流行,都要以强国利民为基础,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既得利益如果是以更大的利益为代价,那么这个利益也不再是利益,而是伤害。收益大于成本、利国利民才是真正的王道。在改革的过程中,既得利益者为了避免利益损失、未得利益者为了避免再受损失,这两者都会反对改革,再加上执政者的疲态,才是真正的阻力。持续正确,才是王道,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持续性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