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周末,读完了由美国摩根豪泽尔著作的《金钱心理学》,一本豆瓣8.2评分,全球狂销超400万册,美国亚马逊理财类No.1,53种语言版本火爆全球的书。
整理20多张读书卡片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些智慧不仅能贴上"投资""理财"的标签,更与"人生哲学""幸福密码"深度共鸣。正如它的副标题揭示的——《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金钱关系贯穿我们的一生,而我们对人、事、物、时间的认知模式,往往惊人地相似。
下面是我对书中主要要点的总结和理解,希望这些理念和思考,能指引自己和各位读者,参透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指导我们走向富足又幸福快乐的人生。
一、揭开金钱的面纱:从数字到幸福的底层逻辑
1、幸福是什么
作者提供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是你拥有的减去你期待的"。也就是说,不是你拥有的越多,你越幸福;你拥有的减去你期待的,才是你的幸福指数和刻度。如果你拥有很多,但是期待的更多,那么也不会幸福;相反,如果你拥有很少,期待更少,那么也会很幸福。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同学捡到了一块钱硬币,他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灿烂,而我也在旁边充满了羡慕。放到现在,如果让我捡到100块钱、一千块钱,甚至一万块,我可能都没有那么快乐,因为我知道捡钱对我来说不可持续,而100块钱甚至一万块和我想要的东西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幸福感有所降低,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期待太高有关系。
幸福方程式是藏在欲望深处的数学题 —— 小学时同学捡到 1 元硬币的雀跃,与如今捡到万元钞票的波澜不惊,本质是期待值在悄悄改写幸福的刻度。当我们被 "拥有越多越幸福" 的幻觉裹挟时,不妨列出两张清单:左手写满已有的温暖(健康、爱、清晨的咖啡),右手标注膨胀的欲望(豪车、奢侈品、他人的羡慕),两相对比,幸福的真相会浮出水面:幸福不是加法游戏,而是减法智慧。
所以,当我们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焦虑的时候,不妨想想自己已经拥有的,不要对未来奢望太多,享受当下的那份知足、宁静和祥和,降低内心的期待和渴望,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2、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金钱能买幸福吗?"作者的答案令人深思:幸福虽因人而异,但其公分母是对生活的全面掌控。这种自由——在任何时间,与喜欢的人,做热爱的事——才是金钱赋予的最大价值。
从《富爸爸穷爸爸》启蒙的"财务自由",到后来渴望的"时间自由""思想自由",我逐渐明白:金钱的真正魔力,是让我们活成生活的主宰者而非被动响应者。这才是幸福的终极形态。
3、存钱的魔法
既然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存钱,我们完全可以为了存钱而存钱。存钱有如下几大好处:
1)存钱的目的可以是防止意外。这样一来,即使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我们也不会惊慌失措。
2)存钱能让我们在时间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存钱不仅仅能让我们财富变得更多,还可以让我们拥有对时间灵活掌控的权利。
3)大家都知道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有形之物,但钱还能买到很多无形之物。金钱的无形好处比存钱购买实物的有型好处要有价值的多,还能提升幸福感。
4)当我们不是为了购买特定目标而存钱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我们有勇气一直持币等待,也可以随时将这笔钱投入使用。我们的存款会让我们拥有充足的考虑时间,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时改变方向。
5)我们每存一笔钱,就好像是从未来本可能属于他人的财富中拿来一部分,加入你自己的财富中。
N多年前,我就把每个月的工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来投资,一部分用来定存,一部分用来花费。
投资的钱,经过多年的积累,我觉得应该已经战胜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人(所谓七亏两平一赚,我是赚钱的那10%),而且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多,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定存的钱,也在我们家多次遇到用钱的时候让我能直接拿出来,而无须有后顾之忧。而且每每看着数字一点点增长,自己也不用担心和焦虑,反倒是多了很多信心和幸福感。
另外,反观目前中国的楼市,已经相当便宜,可以看到有很多非常好的房产,租售比也很好,如果购入,每年也能够很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资产。但是我现在手头的现金不足,所以只能看着现在的机会而不能下手。
至于工作,我现在所做的软件开发,我从心底里就觉得不可能做到退休,我一直期待能做销售或者商业相关的事情,只是碍于糊口,放不下当前的碎银几两,一直在内耗中前行。
如果有足够多的储蓄,以上提到的事情就都不是问题。这应该就是储蓄带给我们的时间灵活度,可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更好的喜欢的工作内容。
二、打破财富认知陷阱:有钱≠富有,致富≠守富
1、有钱就代表富有吗?
关于金钱,我们还有个误区,容易把“有钱”和“富有”混为一谈。
作者指出, “ “有钱”与你当前的收入水平有关。开10万美元豪车的人当然是有钱的,因为即使车是贷款买的,他们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才能担负每个月的按揭贷款。那些住豪宅的人也是如此。因此,发现有钱人并不难,因为他们常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人们知道他们有钱。
但一个人的富有却是看不见的,因为没有被花掉的收入才会成为财富。财富存在于你尚未做出购物决定的时候。它的价值在于为你提供的选择、灵活度和成长空间,在于能让你在将来的某一天购买比现在能买的更多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低调但实际上很富有的人,还有很多看上去很有钱却生活在破产边缘的人。”
也就是说,有钱和富有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有钱往往和收入水平有关,比如住豪宅开豪车的人肯定是有钱人,因为就算是贷款购买,他也要足够有钱能担负起豪车豪宅每月的月供和保养成本。我们很容易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钱,因为他们往往很乐于让人们感觉到他很有钱。
而富有的人却很不容易被人发现,因为富有代表的是那些没有消费出去的钱,代表的是未来拥有的自由度和掌控度。
这个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有钱人,也存在大量其貌平平不显山漏水富有的人。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对有钱和富有分不清楚,会错误地把有钱当作富有。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把有钱当作富有,去购买那些必需品,而不是看起来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钱但不是必需的东西。
2、会致富就会守富吗?
当我们逐渐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以后,就肯定能守住这些财富吗?答案显而易见,致富不等于守富,不是会致富的人,就肯定会守富,致富和守富需要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致富需要的是乐观精神和冒险精神,而守富需要的是谦虚、节俭,甚至能够意识到自己从前之所以能够致富是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如果再来一次没有那一部分运气成分存在,也很难再致富一次。
很多成功致富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而非运气导致的自己成功。他们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金融,都认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能力成就了他们的成果。殊不知,很大可能是他们赶上了一波大势,比如房地产行业,比如中国城镇化,比如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这一波大势里,做得最差的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3、豪车悖论
当我们懂得了如何致富,也知道了如何守富,但是有个悖论还是需要提醒一下已经致富并守富成功的各位:“我们都想通过财富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应该受到他们的爱慕和敬仰。但事实上,其他人常常会跳过敬仰你这一步。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的财富不值得羡慕,而是因为他们会把你的财富当作标尺,转而表达自己渴望被爱慕与敬仰的愿望。
你觉得拥有昂贵的东西会让别人尊重和羡慕你,但可惜,别人不会----尤其是那些你希望得到其尊重和羡慕的人。
通过用金钱购买昂贵之物获得的尊重和羡慕可能远比你想象中少。如果获得尊重和羡慕是你的目标,那么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法。比起豪车,谦虚、善良和同情心等人格特质才能帮你获得更多尊重。”
人们往往以为自己开豪车住豪宅会得到别人尊重,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辆豪车,我们会被其吸引,但是可能我们不会关心到底是谁开着这辆车,我们会进一步想如果是自己开着或者拥有这么一辆车,是多么自豪。
人们往往会跳过向豪车车主投入尊重的目光这一步,进而想象自己拥有豪车而被尊重的样子。拥有豪车和豪宅不会获得尊重,反倒是自己的品行优良品质会得到别人尊重。
在上海的街头经常能看到各种豪车,每当这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但是却很少关注车主到底是谁。想想我真正认可或者羡慕的是怎样的人呢?是那种有钱,有闲,淡定自如,从容不迫,有能力,有自信,人品好的人。
豪车豪宅不是别人尊重自己的理由,有钱有闲有能力有自信、淡定自如从容不迫、人品好的人才值得人们尊重。我们要立志做一个这样的人。
三、投资心法:在不确定的市场里,种下确定的种子
1、什么样的投资才是好的投资
书中提到,“好的投资并不一定意味着长期回报最高,因为高回报的投资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重复。好的投资是可以持续获得不错的收益并能长期重复的投资----这正是复利开始大显身手的地方。复利并不依赖巨额回报。只要回报长期持续而不间断----尤其是在混乱和危机到来的时刻----那么这种投资终会带来累累硕果。”
也就是说,并不是那种高额收益的投资才是好的投资,反而是那种长期有稳定回报的投资才是好的投资,特别是在遇到大风大浪情况下依然有收益的投资。
从加入股市以来,到现在也有十几个年头了。我几乎没有怎么卖出过我手头的股票,一直坚持长期持有,如今收益也是相当好。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股市跌的很厉害,感觉满地的银行股市盈率都很低,而且算一下每年分红的钱和当时的股价,分红比相当高,甚至高于利率很多。到如今那些银行股现在看来都已经翻倍,分红依旧很好,我认为这就是好的投资。
还记得有个球友问我,你看中每年的分红吗?我说我当然看中,每年分红好的公司,每年都有利润,虽然不高,但是持续增长,这就是好的投资。
所以,我们不要追求一夜暴富,只追求慢慢成长,关注那些每年都成长的公司,在某一次市场大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买入。
2 、投资心法一:没有人对金钱失去理智
人们做出的关于金钱的决定,不是失去理智而做的,而是在他的认知范围和掌握的信息范围内做出的符合当时情景的最好的选择。书中提到,“人们都是在依靠自己的独特经验做出选择,而这些经验在特定时间点和情境下都是合理的。”
有这么一个段子,当股市出现疯狂上涨的时候,有个人来到股票交易市场,卖出了手里的股票,于此同时他对面走过来的人买入了他刚刚卖出的股票,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对方,心里都暗暗说了一句:傻帽。对于卖出者来讲,认为疯狂上涨之后必有下跌,对方这时候还敢买,真的很傻;对于买入者来讲,上涨的趋势这么明显,对方这么及早下车,确实很傻。两人都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根据自己过往的认知,做出了当下他认为的最好判断。股票交易是这样,房屋买卖也是这样,几乎所有交易都是这样。
人们经常会对之前做出的决定后悔,悔不当初,如果当时不怎样怎样就好了,如果当时做了什么就好了。殊不知,每个人做得每个决定,都是在当时那个情境下,在当时所收集的信息中,选择的最优解。之所以之后会后悔,是因为之后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才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如果再次回到过去,信息量和历史经验都没有变,我相信每个人多数情况下还是会做出当时的一样的选择的。
所以,当看到别人不可理喻的选择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是基于怎样的历史经验和过往?
3、投资心法二:保持理性的乐观主义,避免悲观主义诱惑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乐观主义,但是,什么是理性的乐观主义?作者指出,“理性的乐观主义指的是相信情况对自己有利,而且随着时间过去,事情最终会有好的结果,哪怕过程是曲折的。你可以乐观地认为,增长的轨迹长期看是向上和向右的,但你同时也明白,在前进的道路上,意外不时会出现,而且总会出现。这两种状态是可以共存的。”
“真正的乐观主义并非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那就变成盲目自信了。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相信就算过程中充满坎坷,随着时间过去,你心目中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比坏结果出现的概率大。”
什么又是悲观主义诱惑呢? “如果你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变得很好,他们可能会不以为然,或者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你。但如果你说他们正处于危险中,你就会获得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如今的媒体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悲观论调,但这些论调出现的背景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股市增长了1.7万倍(包括股息)。人们对失去的过度厌恶是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机制。”
也就是说,悲观主义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眼球,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而媒体又更容易借助这些悲观主义的论调来吸引流量,让广大投资者陷入悲观。但是事实却是,悲观的担心的事情,早晚会过去,事情总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4、投资心法三:尾部事件
很伟大的成功,往往都源于尾部事件,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做了大量的事情,但是往往导致其成功、取得重大成果的,却是极其稀有的某一两个事件。人们往往会扩大这些尾部事件,而忽略掉他们做过的其他事件。甚至为自己做了一些错事,或者和成功者成功的决定性事件不相关的事情而自责和后悔,实际上,那些成功者做的错事不见得少多少。
作者提到,“任何规模巨大、利润丰厚、声名远播或影响力深远的事物都源自某个尾事件----从几千甚至几百万个事件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事物,即尾事件的结果上。而当我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尾部事件的结果时,我们就很容易低估尾事件本身的稀缺和强大。
沃伦巴菲特表示,自己一生中持有过400~500只股票,而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其中的10只。查理芒格接着说:“如果去掉几笔顶级投资,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其实想当普通。”
“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些榜样的成功时,我们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全部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忽视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失败、亏损和挫折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做错了。或许我们没有做错,我们的错误率和投资高手们的其实没什么差异,只不过当他们选择正确的时候,他们能抓住机会,表现得比我们更好。但他们犯的错误并不会比你我这些普通人少。”
就像我的投资,整体收益还是不错的,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几只股票帮我赢得了大部分利润,甚至有个别的还出现了暴雷,但这一点不影响我整体的收益。原因就是那几个个别的尾部事件决定了我整体的好收益。
对于风险投资者也是这样,他们会投很多很多企业,这么多企业他们也不确定哪个会真正给他们带来巨额收益,但是他们确定的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会亏损的。只有这盈利的少数企业,却能给他们带来千倍甚至万倍的盈利。
我们如果想做成某些事,应该不要惧怕失败,要多尝试和试验,说不准某一个尾部事件,就会带来巨额的收益。
不要指望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成功的,相反,要意识到多数尝试都会失败,但是那极少数的几次成功却可能可以帮自己取得丰硕的成果。多做,多尝试!
5、投资心法四:“当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下”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时刻可能也就那么几个,这几个时刻可能仅仅占用一生的1%都不到。
我是一个内耗很严重的人,我经常会把每一次机会都希望表现得很好,比如某一次发言,某一次做材料,某一次开会,某一次迟到,某一次是否加班。。。
其实别人对你的看法不是某一次两次形成的,也不是你突击一下就能表现好的。你在别人眼里印象怎样,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评定的结果。
我在本科考研究生的时候,就经常会和同学们去打篮球。当时正好学了概率论,有个理论大概意思是说个别事件不影响整体趋势。我开始还很纠结我打篮球是否会影响我的考研结果,看到这个理论后我就跟自信地认为,不会的,因为我一周几次打球,只是几个点,不影响整体的趋势。最后结果也确实如此。
我觉得,决定人生命运和人生走向的,往往就那几个时刻,而这几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我们往往没有太多选择,因为那个当下,基于我们那个时刻的信息输入,我们很自然而然地就会选出当时所认为的最好的结果。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仅仅是一个鸡汤,其实也确实是这样。在同样的情景下,再给我们一次选择的机会,结果也是一样的。就算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之后也有机会会被修正回去。
就比如我在的上一家公司,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再换公司了,再换估计自己就去创业了,结果没想到,各种因素引导着自己,甚至说逼迫着自己换到了现在的公司。
不再纠结于某一个当下的表现,相信绝大多数当下对未来结果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而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有会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让我选出当时最好的选择,所以不必纠结,不必内耗。
6、投资心法五:注重重复和积累
书中提到:如果一个事物不断重复和积累----哪怕只有一点儿微小的增长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起点虽低,最终却可能产生超乎想象、似乎违反直觉的结果。正是因为这因果关系看似不符合直觉,你才会低估其可能性,不知道增长从何而来,又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结果。
可能人们会知道每天进步1%,一年以后将会是怎样的结果(是原来的38倍),但是很少有人注意两年后会是原来的1427倍,三年后是5万3千9百39倍。我们往往高估自己一年能做成的事,却往往低估自己三年能做成的事。我们觉得自己一年能做很多事,于是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制定了很多计划,到年末结果没能完成,很是丧气和挫败,如此循环往复。
看我们国家制定战略目标,都是五年一规划。当我们站在更高更长的纬度来思考,可能更能接受每天微弱的进步,甚至一年的进步结果,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直到看到翻天覆地变化的那一刻。
不要小看每天做出的努力和进步,每写一张读书卡,每看一本书,看似没什么太大的成就和结果,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结果。
7、投资心法六:不要以自己拥有和需要的东西作为赌注,获得自己没有也不需要的东西
对于很多生活已经衣食无忧的人来讲,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商业成就,他们以自己已经拥有或者需要的东西作为赌注,冒风险去获取更多,这种风险极其不可取。
现实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岳父本身家里通过开棉纺厂已经财务自由,后来为了赚取更多,找亲戚朋友融资很多投入到一家化工企业,结果这家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其融资的钱都打了水漂,而这部分钱又需要靠自己的积蓄去还,导致原本财务自由的生活变成了负债。企业家,在英语里叫冒险家,凭运气可以发家致富,但是想要更多,想每次都运气那么好都能成功,是不现实的。所以,不能拿已经拥有的去冒险,这是不明智的。
还有个例子,当时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发布了四万亿计划。四万亿一出来,银行的钱突然很多,贷款利率也很低。其中有一个企业,经营的非常好,现金流也非常好,银行找到他,说现在银行贷款利率很低,像白送一样,可以带给他们扩大再生产。这家企业一看有这么好的事情,自己企业发展也这么顺畅,不如抓住这种好事,用从银行借的钱扩大规模,说不准能让企业发展到更大的规模。但是企业扩大后,订单规模并没有大幅提升,就这样好好一个企业,现金流净利润都非常好的企业,由于借贷太多,成了一个负债的企业。
所以,当想扩大规模的时候,或者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会影响到本身自己拥有的和需要的东西的时候,要谨慎考虑,不要为了那些不需要的东西,牺牲掉自己拥有和需要的东西。
四、人生的安全边际:给幸福留足容错空间
一个好的规划一定是充分考虑到了一些特殊情况的规划,而不是建立在一切都不能出错的情况下的规划。
很多规划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计划不如变化,现实中有太多的未预料到的事情发生,如果规划没有足够的容忍度,导致连锁反应每一步都跟不上节奏而失败。
我经常会做一些计划,比如希望每天都看书,每天都输出卡片,每周都能写文章,再比如写书,写功能安全的,linux的,以及当前很热的AI的。但是暂时看结果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就是没考虑我会遇到累得时候,忙碌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通常一旦耽误了,就感觉跟不上节奏了,下次再提起要做的动力来就很难。
当我们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余量,考虑到不可能每一步都能正常的情况,这个余量,应该就是容错空间。
作者提到, “每个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预案。容错空间可以让你可以承受一系列可能的结果。拥有这种承受力后,你就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等待,从而提高低概率的回报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
巨额收益出现的频率之所以很低,一是因为这样的事不会经常发生,二是因为你需要时间来积累复利。因此那些在策略上留出了足够大的容错空间,让自己能在其他方面承受压力的人,就比那些一旦犯错就会输光家底、退出游戏或者不得不投入更多本钱的人更有优势。
容错空间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你打成预想中目标的可能性,也在于保护你免受意料之外的消极事件的伤害----这些事件有可能成为最棘手的麻烦。”
容错空间,又叫安全边际,是指能让我们快乐的接受不同结果的东西,比如宽松的时间、节约的预算,弹性的思维。安全边际不同于保守,保守是避免某种风险,而安全边际是提高成功的空间而进行的措施。
我是一个对时间,对截止日期非常敏感的人,一旦设立了deadline,或者告诉我一个截止时间,特别是离截止时间很少的时候,我就马上像上了发条一样,开始疯狂运转。但是,我一旦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或者提前较多的时间,或者把截止时间定的更宽松,就会没有那么紧张,就会从容而淡定。
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当我留了足够的金钱余量,我就会显得更淡定,而一旦我紧紧紧贴预算,就会变得焦躁和不安。
在紧张和焦躁不安的状况下,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不如放松情况下。
所以对于投资也是这样,需要用几年都不用的闲钱,这样就算亏了,下跌了,都不会急躁而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策。无论是投资还是做计划,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当金钱遇见人性,真正的富足是什么?
财富、人性、幸福,本就是三位一体的命题。真正的富足,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能在深夜安心入睡的笃定;不是别人眼中的风光,而是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活选择权。愿我们都能解开金钱的密码,在人性的迷宫里找到那条通往幸福的路 ——那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与人性与自己和解的智慧,和与时间与行动做朋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