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维和理智,就像一把刀。
这个比喻不仅仅是说,过于理智,和过于信赖思维,有时候会是一件像拿着武器一样危险的事情。
也是说,锋利的工具太好用了,会导致我们爱上工具,在解决完问题之后,继续去创造更多的问题,好让自己不断的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感之中。
就像芒格老爷子常说的那句话,“拿着榔头,看什么都像钉子”。
理工科思维的人,很容易把自己陷于理论,工具,和定式思维的框架。
2. 放下你的头脑,转而用心,用感受。
或者,用肢体。
初中的课本中有过这样一篇文章,描写某位物理学的院士,由于平时思考过于深入和长期,头脑得不到休息,所以常常做的一件事是:用锯子把一块大木头切割成小木头,再把小木头切割成更小的木头,这样反反复复。
(我其实后来怀疑,他是不是在切割之前,头脑仍在飞速的计算切割角度,速度,拉锯前后的距离长度。还是真的放下了头脑,就像幼稚园小朋友玩橡皮泥一样,随心所欲,不受强迫症的控制切割各种“不正常,不正规”的形状?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我仍然属于前者。然而现在,就像敲下这段话一样,我终于开始学习什么叫放下头脑和绝对理性。)
我后来总结,喜欢编程敲代码,喜欢深夜抄誊佛经,都是源于一种简单重复性机械体力劳动,让自己专注于身体,从而放下头脑。
码农,就像种地一样,重复的体力劳动,看着它们compile结出果实,头脑得到休息的同时,收获一种真正的简单幸福。
(当然那是没有run出死循环的情况下。。)
其实,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3. 可能一个人的时间太久,在海外的那些日子,必须学会独处,所有的问题,困难,都自己处理。于是慢慢的学会了把心封闭,也失去了与人正常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有很长一段时间,只会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抒发情绪。深水一般的情感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于是转换成了黑暗,却汹涌而具破坏力的死能量。
其实所谓正能量/负能量,都是相对的。一个人不可能只具有正能量,如果这样刻意的追求,那么必然在潜意识里会逐渐的积累负能量。导致一个人整体上的失调。
要允许自己时而正,时而负,就像有时白天,有时夜晚;有时阳光,有时阴天,都是正常的。
给自己的状态加一个“时间”维度:从长期看,从一个人的整体看,喜怒哀乐,都是整体情绪的一个侧面,让所有的情绪流动起来。
于是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正还是负,都成为了生命的动力。
最后其实还想说,女孩子嘛,还是做女孩子的伟大事业:写字,绣花,唱歌,画画,熏香,装点家居,做美食~。
拯救世界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留给大男孩儿们去摆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