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今天,都能看到妈妈亲手做的巧娃娃,总是会不由的激动和兴奋,感觉又有了节日的气氛。从我记事起,妈妈每年七夕都会用面做各种各样的巧娃娃,有人物,动物,植物。一团面经过妈妈的手,总能做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巧娃娃。妈妈现在年纪越来越大,手也抖的厉害,眼睛也不好,而且最近这几天有点感冒,身体越发的不好,但她今天依然坚持给我们做了巧娃娃。上午早早的就看见她发在家里群里的巧娃娃照片,不由的感慨万千,思绪又被拉回了童年……
小时候在老家过七夕,按照传统的习俗,不仅有仪式感,更重要的是有趣,感觉那才叫真正的过节。七夕这天的主要活动有:巧娃娃,掐巧,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一天最忙最快乐的也莫过于妈妈们和孩子们。
先说巧娃娃
做巧娃娃也是最考验妈妈们的了,主要体现的是妈妈们的手工艺,巧娃娃做好后,孩子们还会带着出去"展览",就像现在的厨艺大比拼一样,那盛况不亚于一场艺术展览会。谁家妈妈做的好,不但会让孩子感觉骄傲,妈妈们也会被冠以心灵手巧的美名,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所以每位妈妈对做巧娃娃这件事都特别重视,哪怕真的没有好手艺,但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七夕早上我妈妈也是一大早起床,就开始做巧娃娃,面都是前一天晚上发的。待我们起床,看见案板上已经摆满了妈妈做的各种各样的巧娃娃,有人物,动物,植物一样不少,且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简直就是一件件漂亮的手工艺品,我们都在感叹妈妈的好手艺的同时,恨不得饭都不吃就赶紧带出去给小伙伴们嘚瑟一番。早饭后,妈妈就会在这些巧娃娃上栓上线绳,我们会将它们提在手里或者把线绳挂在纽扣上,开开心心的出去见小伙伴们。每当看到小伙伴们羡慕的表情,我们总是倍感自豪,心里更是特别佩服和感激妈妈!带着巧娃娃出来玩就等于带了干粮,就如同大人们常说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一天简直就玩疯了,甚至都不用回家吃饭,饿了就吃巧娃娃。在晚上回家前是玩也玩了,巧娃娃也就这样毫不留情的装进自己的肚子里,真有种酒足饭饱美哉,美哉的感觉。好像享用了一顿美味佳肴,对小伙伴们来说没有比这更感觉开心和幸福的了!
再说掐巧
到了晚上,就开始第二项活动,掐巧。谁家有新生儿还不满一周岁的,就会让其掐巧。所谓的掐巧就是把提前泡好的豆芽让小孩子从豆子上掐下来,然后放入一碗清水中,豆芽在水里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将来孩子就是做什么的,比如说如果在水里的影子像笔杆,说明孩子将来可能就是做学问的,如果像镰刀,那可能就是挥镰刀的。虽说只是个传说,节日的娱乐而已,但每个抱着孩子的大人都还是很认真,有些人甚至还有点小紧张,都巴望着孩子掐出的是笔杆而不是镰刀,仿佛这个真的就能决定孩子将来的前途和命运一样。
最后是葡萄架下的故事
这天的最后一项活动就是听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窃窃私语。据说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互诉衷肠的话语,惹的小孩子们早早的就去看谁家有葡萄架,守候在葡萄架下,等待着他们滑着牛角在鹊桥相会。为了能听见他们说话,大家在葡萄架下大气都不敢出,一整晚倒是该了蚊子好,它肆无忌惮的嗡嗡着飞来飞去,左叮一口右啄一下,大家被蚊子叮的到处都是包,没有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声,听到的都是蚊子的嗡嗡声。但有些小伙伴总是会绘声绘色的说,他们能听到了,大家都着急的凑上去问他们听到了什么,他们又都说只听到哭泣声。这让什么都没有听到的小伙伴,在羡慕的同时也非常的不甘心,一定要死守着直到听到为止,很多人就这样守着守着就在葡萄架下睡着了,等大人们来找已经是凌晨了,牛郎织女的相会早已结束。这时候睡着的小伙伴们带着跟着大人,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心里满是自责和遗憾。然后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年。年复一年,终究是没有听到,有时候也会怀疑到底是自己的耳朵有问题还是根本就听不到,但也没有人去证实,只是带着这种疑惑和遗憾在日子的新旧更替中渐渐长大。长大了才知道那只是个传说而已,但那个传说却像是大家童年时期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样,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可谓是受尽蚊子的折磨,当然也还有心理上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起来仍然印象深刻,儿时的很多事情总能让人记到老,每当想起也总是会不由的嘴角上扬。也不知道现在的老家还会不会沿袭七夕的传统习俗,今晚有没有小伙也像儿时的我们一样此刻也正在葡萄架下守候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倾听他们的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