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晚上,我在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E幢3楼报告厅,看了一部由腾讯新闻联合导演吴所谓共同出品的,双向情感障碍纪录片《清醒边缘》的超前点映。
在如今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出现精神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双向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患者超840万。
《清醒边缘》就是基于此背景拍摄的,它以双相患者吴昊作为主角,表现他通过药物维持“相对清醒”的生存常态,以及个人与疾病共处的社会状态。
双向情感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绪如同过山车,时而躁狂亢奋,思维敏捷,时而抑郁低落,消极厌世,常常在“冰火两重天”的情绪波动中挣扎。
那些疯狂买买买的、各个微信群里乱发大额红包的、一意孤行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注意啦,说不定是双向情感障碍的躁狂期发作呢!
但是,双向情感障碍又被称作“天才病”。大家都知道,海明威、梵高、丘吉尔,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知名的天才作家、画家和政治家。但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们在双向的躁狂期创造了很多举世闻名的作品,所以该病又被称作“天才病”。
但却没有人想当“天才”,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由于该病好发年龄层在15-19岁之间,又极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所以正视疾病并及时治疗,对病情康复十分重要。
在随后的超前点映沙龙活动中,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身二科-睡眠医学中心负责人、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马永春主任、郁金香陪伴运营总监小白老师、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亲亲老师,还有吴昊导演和大家一起现场交流。
马主任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好像是这样的~如杭七这类医院,跟钱钟书的《围城》相反,城外的人不想进来,城里的人拼命想出去。
中国民间公益抗郁组织~郁金香陪伴的创始人爱咪老师也亲临现场观影并做了发言。
我也发言请导演回答问题~在我们当今社会,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躁郁症患者超840万,为什么纪录片不选择抑郁症这个相对人数较多的群体而选择更小众的躁郁症?是因为导演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而更好拍摄吗?
吴导说实在是很难找到抑郁症患者出镜,只好“牺牲”自己了。由于社会公众对于抑郁症、躁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解,让很多患者有很深的病耻感。
《清醒边缘》鼓励患者不要害怕疾病,积极治愈,接纳自己,希望社会大众理性了解精神障碍这个群体,看到该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困境,进而削弱和消除对该群体的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