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情绪练习:
去看看自己在什么阶段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内心开始扰动就能觉察到自己情绪要起来了?还是内心已经翻滚的时候就觉察到我已经有情绪了?还是自己已经绷不住对外发火了,关系进入对抗混乱的时候觉察到我的情绪爆了?还是爆发后冷静下来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对对方、对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A学员的分享:人的情绪,愤怒也好、生气也好、委屈也好……其实都是因为有期许。有了自己的一些愿望和期许,没有满足到,他才会生气、才会愤怒、才会抱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期许和愿望的话,可能就没意思了,这些期许和愿望肯定要有,但是没有达到又怎么办呢?做不到没有达到我就不起情绪,情绪起来以后怎么处理?在和女儿的关系中练习觉察情绪,这个觉察和练习中我发现,越小的孩子越灵,与当下感知和联结越好。以前我比较着急,语速也很快,很多时候没有去很好的等待她做完事情就催促她,孩子就很容易有对抗情绪。现在我尝试着有意识的让自己慢下来,语气放慢一点,停下来等待她完成她正在做的事情,然后再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她接下来做什么,我发现孩子好听话,做事情就顺利很多,这种感觉很好。
回应:在生活中,当我们把觉察和调频的意识带进来时改变就已经发生了,我们对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掌管,对自己的情绪、对对方的情绪、对关系有了更多关照的能力。其实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有意识的把觉察的意识带进来,而这个意识是需要练习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我们这样有深度联结的读书团体给了我们很多练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彼此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照见,在一起的每个当下或者不在一起的时候通过线上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互相补充心理营养。所以成长路上,一个人走会比较辛苦,一群人走就会比较轻松,也能走得更远。
A朋友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去拓展的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个是如何理解并掌管自己的感受?一个是如何处理未被满足的期待?这两个主题都是可以做成一个深度的自我探索的成长课程,看后面什么时间我们有机会一起去探索和拓展。
添加:
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我们需要放下“教育”的意图和冲动,想要放下这个冲动,我们需要对自己限制性的观点和想法(应该或者不应该……,必须……)有所觉察,否则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经验和规条中,而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也看不见孩子这个人。
关照好人的体验,让对方感受到被关照、被看见、被理解,那么他就会放松下来,情感也会流动起来。当他放松下来的时候和他进行情感联结就容易多了,沟通就会变得顺畅而愉快。
孩子自己是自己最好的疗愈师和问题解决者,通过有效的对话可以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在当下的,透过有效的对话是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对自己这个生命有美好的体验(或称为高自尊、高自我价值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