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原著:宋思明的坚持不离婚,是他对姜淼淼最狠的算计

《蜗居》原著中,宋思明与海藻的婚外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姜淼淼也曾三次提出离婚,他明明早已对姜淼淼没有了感情却始终死死攥着婚姻不放。旁人或许会误以为他这是“念旧情”,可深究下去才发现,这份“不离婚”的坚持是他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里面藏着他对妻子最狠的算计。

一、不离婚,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形象

宋思明出身贫寒,他能够一步步地达到如今的高位全是仰仗姜淼淼高干家庭的扶持。他比谁都清楚,一旦离婚,不仅会失去岳父家的政治资源,还会落得“忘恩负义”的骂名,严重影响他的仕途。

他需要维持“家庭美满”的假象。一个稳定的家庭是官员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婚则意味着形象破裂,甚至还会引来纪委的关注。他不敢冒这个险。

宋思明心里算得门儿清:只要不离婚,姜淼淼就永远是“宋太太”,姜家就还是他事业的“后台”,他就还可以顶着“顾家好男人”的帽子,在官场里游刃有余。哪怕他在外面和海藻浓情蜜意,把海藻买的衬衫穿回家,甚至把和海藻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回给姜淼淼,他也坚决不提离婚。

这段婚姻于他而言,本质就是利益捆绑的政治保险。

不离婚,不是因为还有爱或愧疚,而是因为妻子还有利用价值。这是他最冰冷的算计。

二、不离婚,可以让姜淼淼这个免费保姆帮他稳住后方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求学还是升职,宋思明都没有操心过半点家里的事,抚养女儿,照顾父母,全是姜淼淼一个人一手操办。

姜淼淼婚后放弃了工作,成为了全职太太。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公婆做早餐,送女儿上学后还要去菜市场买菜,下午接女儿放学,辅导作业,晚上还要帮宋思明熨烫第二天穿的衬衫——家里的大事小事,没有一件不是她操心。宋思明呢,他只需要在外面扮演“成功人士”,回家就能享受现成的饭菜,整洁的屋子,甚至连父母的生日,女儿的家长会,他都能以“工作忙”为借口缺席。

若是离婚,宋思明要面对的是什么?首先是财产分割——他现在的房子,存款,都要分一半给姜淼淼;其次是家务缺口——没人照顾父母,需要请保姆,不仅需要额外花一笔开销,而且保姆总归没有自己人照顾的那么细致;要分心照顾女儿,还要请家教,这些都是“成本”。

宋思明是个精于算计的人,他怎么可能愿意为了离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所以他才会在姜淼淼发现出轨后,用几句软化把她哄住——“我和她就是玩玩”“你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谁也代替不了”。这些话不是情话而是诱饵,目的就是让姜淼淼心甘情愿地当他的“免费管家”,帮他稳住家庭这个“大后方”,好让他毫无顾忌地去找海藻。

他算准了姜淼淼心软,顾念女儿,所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压榨她的付出。

他以“不离婚”作为绳索,将姜淼淼牢牢捆在这段早已死亡的婚姻里,眼睁睁看着自己丈夫对另一个女人倾其所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

三、榨干最后一丝价值,让她无路可走

直到最后,宋思明东窗事发,他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安排姜淼淼的后路,而是卷走所有现金,甚至拿出500万救命钱给海藻和未出世的孩子。

他坚持不离婚,直到最后一刻,法律上姜淼淼依然是他的妻子,需要与他共同承担罪责和后果。而他呢?早已为情人铺好了后路。

宋思明的“不离婚”,从来不是因为“念旧”,而是因为他知道姜淼淼是他最“安全”的风险转嫁对象——她心软,顾念女儿,有姜家的背景,就算被算计,也不会像海藻那样哭闹、跑路。

如果说宋思明将姜淼淼卖房的500万救命钱留给海藻和他的儿子是最狠的算计,那最后的托孤则是对姜淼淼尊严的终极践踏——这比直接的伤害更残忍,更诛心。

宋思明的算计,戳破了很多婚姻里的残酷真相:有些人不离婚,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你还有“利用价值”——你的家世能帮他撑场面,你的付出能帮他省成本,你的软弱能帮他扛风险。

姜淼淼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她“太顾家”,而是因为她没看清:一个把你当“工具”的男人,哪怕你付出再多,也换不来他的半分真心,只会被他算计到一无所有。

最后

宋思明的“不离婚”,从来不是深情,而是极致自私的算计。它提醒所有女性:一段婚姻若只剩下一纸证书和“责任”的空壳,而内里早已充满欺骗与剥削,那么坚守便毫无意义。有时候,放手不是失去,而是解脱;离开不是失败,而是自爱。女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有随时转身的底气和力量。

愿所有女人都能明白:婚姻不是“依附”,更不是“赌局”。别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免费管家”,你的价值,从来不是为了成全别人,而是为了做你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