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逐梦水乡

这个春节,过得压抑。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新增,确诊,疑似,死亡……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频繁播报,让人沉重,让人唏嘘。

那一串串的数字,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的背后都是家庭的支离破碎,悲伤与绝望。

若不是新冠肺炎的肆虐,“非典”二字恐怕已被人们遗忘。新冠肺炎与非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03年,我刚进现在的公司。有关“非典”的记忆不是很深刻,只记得当时家里买了很多板蓝根,每天都要喝。女儿正读小学,学校专门熬有中成药,每天在校也要喝,喝得她想吐。

电视里每天播报“非典”的最新动态,虽然我们也时时在关注,但说实话,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远不如这次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的疫情严重。

那时,网络信息没有如今发达,智能手机还没广泛使用。哪像现在,人手一个手机天天刷。当时每天只顾学理论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对于“非典”真的是无知无畏。没人要求我们每天戴口罩。同样照常上班,孩子照常上学。

后来才知道,那年全球32个国家有六千多人被非典感染,并且半年时间吞噬700多条鲜活的生命。直到那年的夏季,一场噩梦才算正式结束。

但凡经历非典存活下来的人,一定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可我们人类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场灾难的起因是有人贪吃了带有病菌的果子狸。

17年后的今天,比“非典”更加恐怖的新冠肺炎,同样是因为有人贪吃带有病毒的蝙蝠。由此,一场浩浩荡荡的病疫从武汉蔓延全国甚至海外。在医务人员夜以继日的抢救下,新增数据依然噌噌上涨,短短几天全国确诊人数就达三万,不是危言耸听,是骇人听闻啊!

电视、微博、抖音以及宣传车,每天循环播报疫情防控知识。不准出门、不准聚会、不准打堆。工厂、学校,复工一延再延。航班停飞,动车停运、高速封路。封城、封村封小区,城市如同一座空城,大街小巷冷清萧条。口罩成了紧俏物资。居家隔离成了这个春节的代名词。这是史无前例的。

在病毒面前,我们又再一次读懂了那句话:人生起落是无常。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衣食无忧,觉得岁月漫长可以为所欲为。开始对自然少了敬畏,对生灵少了尊重,感觉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却忘了天灾和人祸就像身边的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

当病毒来袭,我们做不了勇敢者,但可以呆在家里,静静地守候。就像子弹躺在枪膛里,虽然不能打击敌人,但不会误伤同胞,还会保护自己,至少大家都是安全的;也算是尽自己绵薄之力,为社会做一点点的贡献。

这次疫情修复了很多人的三观,让我们明白:钱财买不来生命,利益换不回健康,最大的财富,就是活着。

在疫情面前,那些奔赴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才是新时代最美的人,他们才是值得赞扬的人,没有他们的日夜辛劳,哪有我们现在的平安。

人生没有永远,来日并不方长,一定要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一定要好好珍惜,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因为下辈子,谁也不会出现,再也不能遇见!

终于发现,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

你我皆凡人,命运不可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