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的畅想——读《飞鸟集》有感

          喜欢一个品牌:飞鸟与新酒;喜欢一种表达:飞鸟与新月。或许,是因为那是关于飞鸟的畅想,是人对自我的一份超越。只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阅读《飞鸟集》,翻开厚厚的书页,我心宁静,我心却又开始飞扬。

        自媒体时代里,人人皆可成作家。朱广权随口说的一段话,极好: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内容不尴不尬,还要欢迎转发。阅读与写作,在这个时代,太过喧嚣。

        这个时候,捧一本诗集,鞠一捧诗意,在喧嚷的尘世涤荡自我,了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远,未尝不是一份心的修炼。

      《飞鸟集》是一部诗集,作者泰戈尔,出身贵族,印度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印度,一个“诗之国”,在这个“诗之国”里,产生一个伟大的诗人,毫不为奇。泰戈尔的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冰心、徐志摩、林徽因、郭沫若等人的影响。冰心自己也说,她从泰戈尔那里,获益最大。现在翻读《繁星》、《春水》简直就是翻版《飞鸟》,只是新文化运动初期,有那样清新活泼的小诗,已然是一阵清风微雨,足以洗刷国人千年的沉重负荷。

        他的诗浪漫清新。

        你看,“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是遥遥的羡慕,清澈而美好;“绿树长到了窗前,仿佛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这是大地的渴望,迫切而深情;“小草啊,你的足步虽小,但你拥有脚下的土地。”这是小草的坚持,执着而有力;

        他的诗含蓄隽永。

        你听,“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多么深刻的领悟;“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多么质朴的表达;“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多么美丽的诉说;“太阳只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多么鲜明的对比;“枯竭的河床,从不感谢它的过去。”多么骄纵的失败;“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多么善意的劝告;“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多么坚韧的前行;“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多么快乐的歌唱;“黄昏的天空,在我看来,像一扇窗户,一盏灯,灯火背后的一次等待。”多么美丽的等待。

        他的诗谦逊通透。

        他只想忠心地做一枚叶子:“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忠心的垂着绿荫。”因为,“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面对花的询问:“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他只是回答:“我藏在你的心里呀,花呀。”

        他微笑着生活。“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他大笑一切罪恶。“当人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他了。”他从不刻意追求,“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他对未来充满期望,“种子向往春天时,便成了花。”他对美好很坚定,“您的阳光对着我的心头的冬天微笑着,从来不怀疑它的春天的花朵。”   

      读他的诗,自然、清新、纯粹。因为他是自然之子,他不仅是“人类的儿童”,更是“自然的儿童。”

      他的童年并不快乐,母亲去世很早,他用诗表达母亲的圣洁美好。年轻的他,婚姻和谐,他极力赞美爱情。三十五岁前后,他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女的人世折磨,他的诗依然优美,不过,他开始转而要歌颂神灵。晚年的他,同情平民,支持反法西斯斗争。虽与甘地政见不和,却保持了至真至纯的私人之交,君子美美与共,小人同而不和。他诗化的人格和他充满人格的诗文融为一体。

        这个东方之子,在他所到之处——中国、日本、德国、苏联——都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和崇拜。他的诗冲破一切藩篱,只是真诚地表达对自然、对爱情、对儿童、对母亲、对神灵的歌颂。那些,都是“爱”的颂歌。

        所以,徐志摩说,爱你的爱,崇拜你的崇拜,是人情不是罪孽,是勇敢不是怯懦。

        泰戈尔说,真理穿了衣裳,觉得事实太拘束了,在想象中,她却转的很舒畅。

        或许,这便是飞鸟式的自由,飞鸟式的畅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