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孤独,要么庸俗!(2018深度好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并非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同类。”

1845年,28岁的哈佛毕业生梭罗远离文明社会的喧嚣,一个人走到瓦尔登湖畔,砍树伐木,盖起了一间小木屋。

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

两年的独居时光,看似无衣无食、孤苦清冷,却被他过得有滋有味,瓦尔登湖的荒野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梭罗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在孤独中,梭罗默默地聆听、感受、思索着一切;

在孤独中,富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两年多隐居生活,他将所见所思所悟付诸文字,写下了《瓦尔登湖》这一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智慧的书,它是诗人海子去世时带在身边的四本书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把评价它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6年夏天,清华大学招生时,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致新生的信和为新生准备的特殊礼物——《瓦尔登湖》。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之所以选择《瓦尔登湖》,邱勇在致新生的信中解释称:

《瓦尔登湖》在展示自然美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物质上简朴至极、精神上丰盈充实的生活状态。希望你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和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并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独处,是最好的个人增值期。

聪明的人通过孤独修炼,平庸的人浪费孤独消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的自由。

享受孤独,拒绝平庸。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