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东西南北分得很清。白天看太阳,夜里看星星。小时候,最向往的两个地方,都是带有方位的地名,北京、南京。
小学一年级,《我爱北京天安门》和《南京长江大桥》,让小孩子们就知道了这两个带京的城市。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后,发现几千年来,中国的南北大多是对立的,小学课文里,南的反义词就是北。仔细想想,南北怎么能是反义词呢?源于历史?源于习惯?
我国古代,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就是近代的“北上抗日”、“南下干部”等等说法,也证明了这一点。
有文字记录以来,华夏大地的前几千年,大事件大多发生在北方,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安阳、郑州、南京、杭州),六个在北方。南宋以前,北方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直把杭州作汴州”以后,经济中心南移了,政治中心还在演拉锯战,北京、南京,你方唱罢我登场。
70年前,一群泥腿子,怀着初心,怀着使命,茁壮于北方的黄土高原,打过长江去,征服了秀美江南,让南方再次拜倒在北方的脚下。南方的雨巷,走出的是诗人,小桥流水,柔美,婉约,更多诗情画意。北方的黄土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原驰蜡象,粗犷,豪放,适合横刀立马,纵横驰骋。
1949以后,北方不仅是政治中心,经济也非常强大。40年前,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南方的经济才迅猛发展,并逐渐把北方甩的越来越远。也就是从那以后,南方,成了淘金者的乐土。北方,则继续保持它强大的政治生命力。
近些年,到过南方、北方的一些省份,发现一个规律:北方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更愿意到北京去发展,且大多选择体制内的行业;南方的孩子,则更愿意到南方的私企外企,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他们的就业选择,不仅仅是因为选择离家近。
因为发展经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几年,每次去北京出差,路过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最大的感受是,这几个省份污染严重,尤其让人直接感受到的就是雾霾。北京的雾霾相对河北、河南、山东,要少一些。所以,每次去北京,感觉是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
也正是因为北方的空气质量太差,环境污染严重,很多投资人会因为环境问题,不太愿意到北方投资,因为你在哪工作,你就要在哪生活。河北的雾霾最严重,十大空气质量最差城市,经常拿下六七个,网络上有调侃河北就是”活悲”。
这些年,人们对故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当然,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活着,谁都有重新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乡村往县城迁移,县城往地市或省城迁移,落后地方往发达地方迁移,北部和中西部往东南沿海迁移,还有一些往国外迁移,每一个迁移,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人,也是候鸟!冷了,往热带飞;暗了,往明处飞;累了,一块石头上,也可以歇歇脚。不管怎么飞,方向感要好,不要找不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