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客》影评 | 孤独是地狱,还是天堂?

看了电影《太空旅客》。

未来人类乘坐“阿瓦隆”号太空飞船进行星际旅行,准备前往另一颗星球。因为旅途遥远,每位旅客都需要沉睡120年。

结果,系统的一个小故障,让男主吉姆“意外”早醒了90年。且是唯一的一个。

于是,于吉姆而言,那艘巨大得如同一座城市的太空飞船,就成了关闭他的,名符其实的牢狱。

回望,是回不去的地球家园。因为燃料等问题,他只能在路上。

前瞻,是可以想见的绝望:未来的90年,只有自己孤单影只,茕茕孑立。可以想见,他必定会在抵达目的地前死去。在这艘飞船上,在苍茫的太空,在渺无边际的苍穹。无人知晓。

影片探讨的,大抵是关于孤独、爱与生命的主题。

孤独是什么?

是只有“自己”,没有同类。是只有自己的感受,没有人能感受你的感受,也不能去感受别人的感受。

是与外界的零连接。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像吉姆一样,刚开始会把这种孤独当作没有束缚的自由,没有任何障碍的无法无天,但是,终究会走向腻烦,继而恼恨,不知所措,抓狂,想死。

事实上,在飞船里折腾了一年后,吉姆真的想死。只是在最后一瞬间,理智把他拉了回来——他用狂奔来逃离那个足以让他瞬间走向“解脱”的开关。

吉姆把女主奥罗拉唤醒自然是因为爱,但本质依然是源于孤独的折磨,以及对寂寞的恐惧。因为如果纯粹是出于爱,他怎么会忍心让心爱的人与自己陪葬?

爱她,就应该给她自由,给她想要的,不是么?

总之,奥罗拉被吉姆唤醒了,然后与吉姆相恋。

然而,纸包不住火,机器人没有“人性”,哪能知道人性里不可理喻的自我冲突与掩藏的阴暗面?——它把他唤醒她的真相告诉了她。

奥罗拉的愤怒可想而知。她陷入了持重的悲愤与绝望:在太空船里嚎叫,诅咒,歇斯底里,甚至在吉姆睡着的时候爬上他的床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

直到船长醒来,她还对船长说:他是杀害她的凶手。

当然,也因为船长醒来的契机,吉姆和奥罗拉查到了飞船受损的真相,之后胼手胝足,修复飞船,拯救了依然沉睡的5000名旅客。

也因为这段时间的互相扶持与进退与共,奥罗拉才真正接受了吉姆。

之后,奥罗拉放弃了可以重新进入疗养舱沉睡的机会,陪同吉姆,在飞船中度过了只属于他们的几十年的太空之旅。

影片结尾,飞船终于抵达目的地,其他船员和旅客苏醒,他们推开了飞船中央大厅的大门,看到了很多的绿树,青草,还有鲜花。

都是希望的颜色。

这些颜色,就是奥罗拉与吉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爱,相守的证据。虽然此时,他们已经不在了。

在我看来,吉姆在登上飞船之前,就已经被孤独所困。

他本来是一名技师,但当时地球已达高度文明,已经不需要他这种技师了,而殖民星球(目的地)需要——不被需要,没有价值,这不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孤独么?

事实是,吉姆没能抵挡目的地,不能在职业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奥罗拉身上找到了:被需要,被肯定。

他的孤独感没能因为职业上的肯定被消解,却在遇见奥罗拉后充分释放。

《太空旅客》想说的是,孤独就是一座牢狱。否则吉姆不会不顾道义良心,唤醒奥罗拉。

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不能只记得目的,而忘了享受过程,享受当下——

"你不能只想着远方,而忘记怎样过好眼前的生活。我们曾迷失在陌生的港湾,但我们找到了依靠,我们开始新的生活,幸福的生活。"

在我看来,孤独是中性的。

有时候,它与人的多寡,与是否与外界产生连接无关。

正如刘若英在她的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表达的观点:恋人间最好的状态就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这不正说明了,相爱有时候也与孤独共存么?

其实,在中国文字里,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直面孤独,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也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说:你被孤独驱赶着去寻找远离孤独的方式时,会处于一种非常可怕的状态;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你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玩。

德•昆西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曾让孤独在他的人生中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就永远不可能打开智慧之门。

是的,孤独未必是坏事。人大可以与之共舞,让孤独成为思想与意志的天堂。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在马德里的监狱里,塞万提斯写出了著名的《堂吉珂德》;

因为曾被海盗俘虏过,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出了《鲁滨逊飘流记》;

马丁•路德被监禁的时候,把《圣经》译成德文;

但丁在被放逐的20年中,仍然孜孜不倦地创作;

约瑟尝尽了地坑和暗牢的痛苦,终于做到了埃及的宰相;

席勒病魔缠身15年,却在这一时期写成了最辉煌的著作;

……

正如爱德华.吉本所言:交流能让理解更为全面深入,而孤独却是培养天才的摇篮。

在《孤独回归自我》一书中就写道: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

说白了,孤独并不意味着就是牢不可破的监牢,你可以随顺它,甚至利用它,让它成为唤醒心中沉睡的火焰的星星之火。让密不透风的四面高墙,变作实现自己的暗堡。

总而言之,孤独对人的伤害可有可无,可大可小。

它甚至不会造成伤害,乃至为我所用。此时的孤独,就不仅是圆融的,更是高贵的。如此一来,你就是一个思想者,可以面对真正的自我,挖掘人类个体思想的本源。

孤独既非牢狱,也非天堂。在于你如何看待它,以及如何与它相处。

环境的不自由,束缚不了思想与精神的了无牵挂,自由翱翔。

除了孤独,还有寂寞,都是如此。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在它们面前不会缴械投降,而是与彼共处,自得其乐,乃至甘之若饴,甚至在瓦砾堆里,开出花儿来。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当孤独与寂寞来临时,是选择被地狱之火炙烤,还是选择在天堂之巅展翅,也不过“念头”二字。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诸位既能与他人共享欢愉,也能在独自一人时,做自己的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