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收到一条微信新联系人添加请求,打开一看,这名字特别熟悉,再仔细看,是通过手机号码搜索添加的,这我才想起来这人是谁。
想了想,应该有5年没有联系过的人,而这个人,当时是通过正风靡的新浪微博认识的。我忘了怎么就私聊加上好友了,还留了电话。现在想想,似乎是个怪叔叔的故事。当时对于兔森破的我,这位北大毕业、在中信银行当着经理的陌生大叔,颇有指点迷津、立当人生导师的意味。当时有各种问题也都向他倾诉咨询。慢慢聊着聊着,结果,可想而知了。有婚姻的他,想和我索取爱情。当然,我也没那么地傻,怎么说我也要看看脸。后来就再无联系,直到早上出现的这条好友申请。
不过,神奇的是,我通过了,一句话未讲,他又将我拉黑了。
再后来,我去翻看了我的手机通讯录,看到他的名字还在静静地躺着。与此同时,还有四百个名字一样在陪同躺尸。
大概他也是偶然翻开手机通讯录,看到我这号人在里面,却又想不起是谁了吧,加个微信看看到底是谁。翻看过我的朋友圈之后,要么回想起我是谁,也并无再续故事的风情了(算算已经过了七年之痒了),要么想不起来我是谁了,毕竟朋友圈的我,早已不是那时稚嫩少女了。
通过他的好友申请,也是出于好奇了。
又翻看了下自己微信的通讯录,1100位好友,长期躺尸的人也占了一大半,现在很理解那些发来清理好友的群发信息。谁来给我个软件!!
很多人没有这么做,大抵也是因为自己那颗玻璃心吧。害怕消息发出去之后,看到对方已经不是你的朋友并拒收了消息的那一刻,有种被抛弃的受伤,于是,始终不敢去试探人心。
但这更多是出于对自我的不自信吧,哪怕是一个没聊过两句话的群友,突然对方已把自己删除,便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言论不够有趣,是不是我的朋友圈很low,是不是我的文字很没见地,总之,我对他来说,没有keep住联系的价值。
其实,清理通讯录,就如同家物的段舍离一般。废旧或鸡肋的物品,着实没有占据空间的价值,毕竟房价这么贵,而手机内存也似乎永远不够用。
而通讯录日益渐涨的数字也会让自己误以为自己的朋友数量真的迅速膨胀了,伪造一种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假象。在真正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翻阅通讯录,也不知该点开谁的头像。那种失落,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所以,对自己的通讯录做一次清理吧。那些明知道不再有机会联系的人,那些曾经迫于事务却心生厌倦的人,那些机缘巧合认识的人,都删了吧。当下比怀恋、记忆更重要。无需小心翼翼害怕错过,也无需玻璃心怕受伤害,打得出的电话早就打了,发得出的微信也不会沉没。
那些沉睡在你通讯录里的人,可以狗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