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才能将零散的,不成体系甚至互相矛盾的知识和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最后吸收进自己的认知版图,变成一种独有技能。简而言之,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也认真的反思过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直到读到梁豆子的一篇文章,让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误区。所以在此,连同我的反思一起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把那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观点和概念加以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联系的系统。形象点来说,就像是有一棵树,每个叶子都相对独立,但树干将他们连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说到这,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我们小时候的练习册。每个章节后面都会有一个单元小结,对那个章节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整合,并告诉你它和其他章节之间的联系。这恐怕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知识体系了。
这是最最简单的知识体系,如果真的如此简单,恐怕这个问题也不至于困惑我这么长时间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大爆炸,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已经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结构出现了,而是一个密密麻麻交织错落的“大网”,想要以一己之力来消化掉这个网,非常不现实。
两个致命的知识管理误区
首先,大家可以看一张图(原作者:hsiang)。这个图描述了我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非常典型也是我之前犯的错误就是:每天热衷于搜集各种知识。看到了好的文章,收藏,任务完成。在潜意识里,不愿意再多花时间去消化这个知识。但我就是爱收藏!日积月累,收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产生自己时间特别不够用的幻觉,最终导致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看起来每天忙忙碌碌,但真的是每天碌碌无为。真的非常打击自信心,徒增焦虑感。
如果你也和之前的我一样,那么你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纠正两个非常致命的学习误区。
误区一: 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首先,清醒一点!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信息数量多的可怕,而且每天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更新更新。如果这个时候你保持固有思维,企图在数量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真的是天方夜谭。所谓面面俱到,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绝非以一人之力便可完成的,说它是全人类的目标都不为过。
所以,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概念,只会导致你能够消化吸收的知识在采集总量中占极小的比例。事倍功半,做无用功!
误区二: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过相似的经历。学习的时候,一看就懂,做题的时候,一用就错。提起什么都觉得自己学过,真让说个道道的时候一脸懵逼。这就是老师常说的:“你懂了”和“你会用”是两个层次。我们总是下意识的高估自己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习起来总想求大求全,想让积累的知识门类越“完整”越“成套”越好,其实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纸老虎,完全经不起实战考研。
一定不要无目的,无方向,无重点的学习。时刻谨记自己的目的,调整自己阅读和思考的方向。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很烦躁。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越说越晕乎了。别急!其实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用自己的应用场景去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
正确做法: 以自己的应用场景去构架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学习知识,构建体系,说白了就是想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依据我们的专业或者工作来构建一套高实用性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可以随时从中提取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比如说,我是学习金融的。所以我再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就应该格外的留意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比如最近的金融事件,别人分析此类事件的思维与逻辑。读书以及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习惯性的留心各种差异性,所有的这些信息就会在未来有意无意的影响我的判断。所以我应该及时的把这些知识整理到我自己的体系中,并将此运用在我实际的分析中,从而得到不断的提升。
那,纠正了误区,怎么构建知识体系呢?
下篇文章我们继续说。
我是坚果,简而言知。谢谢你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