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儿醒来,觉得双手酸疼,胳膊有些麻,说实话是起不来,稍微动一动身子,便觉得哪里都酸痛,只是没办法,中秋这一天,我还得值班。
昨天放假,前一天晚上我就开车回去了。昨天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家里人都在割葵花。好难割啊!用镰刀把葵花割下来,不要杆儿,我爸和我嫂子都是一刀割一个,我是几刀才勉强割下来。当然了,没有经验,干农活还是这几年才培养起来的,爸爸年纪大了,退休了甘当农民,干得还特别带劲儿,自然我这做女儿的,当然也得出份力啊!只要我有时间,就回去帮他。不过毕竟没有长干过,每次回去不管干什么农活,第二天准酸痛,不是手就是胳膊,有时候还有背、还有腰。
一开始割葵花,那真是费了吃奶的劲儿,到后来也似乎找着窍门了,干得也顺手了,只是前面气力使了大半,后面越干越有点儿使不上劲儿,眼看着太阳不断地南移,装满一袋的时候,就问爸爸还剩下多少,他就告诉我还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再装两袋就完了。终于看到了希望。我们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一亩地的葵花都割完了,紧接着就是把这些装好袋的葵花送去打葵花籽的地方。
农用机械的发展真是解决了不少农民的苦恼,以前人是主力,现在能用机械的,大多农民都会选择机器运作,效率高,省时,也省得农民伤身体,长期的劳作也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等问题。都说农民身体素质好,不过凡事都是有极限的。
葵花籽脱粒机就是专门用于将葵花籽从葵花盘上分离下来所使用的机具,脱下的葵花籽完整、干净,我们装了十几袋的葵花,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左右,一共打了四袋半的葵花籽,一袋将近一百斤吧,听他们聊天,似乎产量不算高,不过也很正常,地里有的小块儿都没有葵花生长,有的葵花坏了,有的长得颗粒不饱满,有的葵花长得小,总之是综合原因吧。
这几年我对农业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小虽然也会跟着长辈去地里,但说实话我只是个陪伴,或者年纪小,他们没法让我一个人在家里,渐渐长大,老师们的教育也更实际,脱贫、脱农的理念逐渐影响了我们这代人,我们理所当然地也会认为当农民没有出路,没有前途,更加不愿跟着他们去地里劳作,尤其对女孩子来说,爱美之心日盛,我们要追求办公室生活,要向往金字塔尖的日子。不过社会一直在发展,农民也不是过着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了,毕竟城市化不断发展,信息网络愈加发达,现如今真正的农民比较少了。我们家的院子外围有很大一片空地,爸爸把那儿利用了起来,种了些蔬菜。有一次我回家,吃得都是家里应季的蔬菜,味道真的不一样,特别鲜嫩,而且更有嚼劲,感觉煮蔬菜的水喝了都特别解渴,舒服,后来在外面吃了一次火锅,真心觉得和家里自己浇灌的没法比。渐渐地我开始关注农业方面的消息,加上身边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对农业的认识也就有了质的改变,另外现代农业理念的发展也开始深入人心,我倒有些神往了。哈哈哈......
劳作带来的疼痛让人有种满足感和成就感,那是亲身体验带来的,看着地里的庄稼收了,又能满足温饱,还能带来收益,何乐而不为?就好比我们敲键盘,一篇文章、一份文件在耗费了心力之后完成了,内心也是满足的。所谓工作没有贫贱,就是因为每份工作带来的满足是对等的。很多人会反驳,那是因为不得法。我爸爸也常说我不会干活,不是机械干活,是巧劲儿干活。就像我们割葵花,他们快,我慢,就是不得法,熟能生巧是指在一段时间连续地练习,不同的农作物基本上就是一年一种,所以方法对了,过多长时间也不会忘。这样的劳作、这样的脑力劳动,即便是辛苦的,结果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