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研究一下快速阅读,于是提前一周在网上买了15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无论盗版还是正版,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能搜到的,网上有的全买来了,一个月读完。
常常看到网络上有阅读达人、牛人,一天读一本,甚至一天读十本,深深的羡慕加上更深的质疑,于是自己去挖掘真相,相对于网上的快速阅读课程少则1000元,多则10000多元,买15本书也只是花了300多元而已,值得。
说到牛人,远的不说就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一天读几本书是很正常的事情,在14岁的时候就把家周围的一个图书馆内的书都读完了,竟然还建议管理员再进一批新书,并且能把大英百科全书倒背如流,但是这样的天才全世界也没有几个,这种智商碾压自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还有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看到书的封面就眼睛有些睁不开,翻开第一页就开始打呼噜的人,自然也不在讨论之列。
打破固有思维、惯性思维的读书理念,找到一种普遍可行的、适用于任何想快速阅读的人、并且不带有任何玄幻、夸大和包装成分的方法,能一天读一本的快速阅读法。
我喜欢读书,想读的书也很多,可是根本没有时间
我经常读书,但是我的阅读速度实在太慢,有的时候一个月读一本
我家里屯了好多书,但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慨“我阅读太慢了”
其实我本身就是这个问题的烦恼者,纠结萦绕了2年多,实在绕不过去了
刚工作的时候是一年读2、3本书
前年开始意识到阅读对我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甜头,开始大量阅读
2015年读了8本书
2016年读了33本书
2017年今年截至现在五个月读了27本书
这速度依然不够,无法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也跟不上我买书的速度,几十本几十本的买
这几天用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4天看了三本书,感觉很好
改变观念之后,读书会变得轻松愉快,观念不变,再多技巧也不过是屠夫手里的笔,书生手中的刀,毫无用处。对于阅读我们有着非常牢固的先入为主的理念习惯,如果能改变,完全可以达到一天一本。
1、不要妄想认真读过一遍就能记住什么
我们认真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为了能记住我们看过的书中内容,并节省时间不用再回头去看一遍。
回想一下你一个月之前或者更久读过的书,无论你是多么仔细的阅读,你记住了多少?是不是依然忘记了大部分,甚至忘记了99%,连作者都不记得了。再往远了回忆,我们度过的那些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图书,我们记住了其中的内容了吗?哪怕只有一页?可能我们只记得这本书很好或者这本书说了什么,记住几个观点、几句话和几个例子而已。
我们多年的应试教育、考不好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放慢了速度,非常仔细的读书,也不意味着能牢牢的记住书中内容,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所以,花一周时间读7本书,每本记住1%,一共7%和一周时间看一本,只记住1%相比,前者是不是更好那?况且我开阔了眼界,读到了7本书,可以横向对比、纵向深入。
2、阅读不要一字一字仔细阅读
我们小时候对于语文课最深的记忆可能就是阅读理解,经常让我们填写段落、概括思想、段落大意,所以造就了我们一个字一个字认真阅读的习惯,100-200字的一小段,我们要反复理解10多分钟,如此养成了阅读一个字一个字的习惯。
而长大以后的阅读不是考试,不需要全文背诵和咬文嚼字,我们要理解书中精髓,记住最核心的观点和知识。在如今的信息资源如此发达的时代,一字一字的阅读明显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
3、不是每本书都值得仔细阅读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的初始态度就应该是要快速阅读它,当我们快速阅读之后感觉非常好,很有价值之后完全可以精读、二刷、做读书笔记等多种手段并用,来达到吸收、记住和应用的目的。
而不是拿到一本书就从第一页开始认真的按照顺序翻看,因为书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差很大。铭记社会学著名的帕累托法则就是二八法则,也可以应用于阅读。所有图书中好的只占20%,一本书中的精华只占20%。比如刚刚埃隆马斯克的例子,如果实体书中,完全可以略过以提高效率。
我们的思维习惯里却的不是精读理念,因为我们从小就践行,恰恰缺的是快速阅读、略读、跳读的理念,因为没人教过我们,略读在上学阶段就被忽视。
所以结论就是:阅读缓慢的顶层原因,不只是技巧问题,最关键的是对读书理念认知的欠缺。
所以不要认真读每一本,用快速阅读的方法筛选出20%的好书,剩下的80%是用来开拓视野的,为了节省我们宝贵的时间资源,快速略读它。
所以也不要从头到尾都认真读一本书,用快速阅读的方式抓住它最核心、最精华的20%,集中精力记住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