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你好,我是雷蓓蓓,一名程序员出身的项目经理,曾任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总监。</p><p>
</p><p>我所带领的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从2011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在互联网项目管理领域深耕,为网易云音乐、网易严选、云计算、智慧企业等产品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p><p>
</p><p>与此同时,我也做微专业视频课,经营项目管理相关的公众号,还与团队合写了一本介绍网易项目管理实战经验书籍《网易一千零一夜》,帮助更多人掌握项目管理技能。</p><p>
</p><p>之所以热衷于项目管理的能力普及,是因为我始终认为,在这个已然到来的超级个体时代,项目管理这项技能,不仅仅是项目经理才需要掌握的,而是每个想要独当一面之人的必备技能。</p><p>
</p><p>所谓的独当一面,就是<strong>从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事,到带领一群人从头到尾把事做成。而学习项目管理,就是在习得这种“使众人行”的协同能力</strong>。</p><p>
</p><p>在网易长期进行项目管理实战培训的经历,让我积累出了一套项目管理底层思维与实战场景相结合的有效训练方法。这一次,我想全部分享给你。</p><p>
</p><h2>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习项目管理?</h2><p>
</p><p>事实上,<strong>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学好项目管理,拥有“使众人行”</strong><strong>这项</strong><strong>稀缺能力,都可以让你在专业之外,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职场中拥有更多的晋升话语权</strong>。正如美国《财富》杂志曾经预言的,项目管理将成为21世纪的首选职业。</p><p>
</p><p>在我身边,学习项目管理的朋友,其中不乏各个行当的佼佼者。他们业务能力优秀,深得领导赏识,那么为什么还要专门来学习项目管理呢?答案是,他们都因出色的个人表现,而被领导委以重任。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正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必须带领一群人来把事做好。</p><p>
</p><p>事实上,越是业务能手,越容易在此时栽跟头,因为<strong>从单枪匹马,到组队“吃鸡”,能力很难迁移</strong>。</p><p>
</p><p>以我自己为例,刚从程序员转岗到项目经理时,也没少在这栽跟头。有一次,我因项目表现突出,被组织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项目组,去推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尽管这个项目前景很不错,且有豪华专家团坐阵,最后却仍以失败告终。从全体动员到黯然收场,前后只有四个月时间。</p><p>
</p><p>我完全可以把这个失败简单归结为“队友不给力”“我早说了这样,没人听我的”等等。然而,说这些并不能换来我在项目管理上的成长。</p><p>
</p><p>好在每次,我都能从“坑”里爬出来,并在旁边一一做了标记:</p><p>
</p><ol><li>“队友不给力”——如何调动干系人的积极性?</li><li>“XXX怎么到现在才开始”——如何对齐一群人的行动步调?</li><li>“我早就说了要这样干,没人听我的”——遇到问题如何统一行动方案?</li><li>“这……不是我想要的”——如何清晰我们共同的目标?</li></ol><p>
</p><p>一路上这些标记,清清楚楚地告诉我,<strong>从一个人做好自己,到带领一群人成事,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strong></p><p>
</p><p>而从一个新手项目经理,成长为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总监,带领国内最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这十万八千里的取经之路,我只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strong>不断跨越我的职责边界,带领一群人,从头到尾把事做成</strong>。</p><p>
</p><p>那么,为什么我坚持认为,每个人都要学会项目管理?理由有二:</p><p>
</p><p><strong>首先,这种能力,是每个团队的普适需求,同时也是晋升必备的垫脚石。</strong></p><p>
</p><p>通常来讲,职场精进的道路大概有两条:一条是走个人能力线,成为专家;另一条是借助团队能力往上走,成为管理者。只是管理岗位需要时机和坑位,可遇而不可求。</p><p>
</p><p>但是,项目管理则很不同,只要你在一个多人协作的团队,就一定会有项目管理的需求和机会。所以蓬勃兴起的项目管理学习热潮,<strong>为职场人开辟出了第三条精进之路</strong>。</p><p>
</p><p>在做好专业工作之余,具备项目管理能力,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无疑会在这个严重同质化的职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晋升优势。如果你能比别人更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p><p>
</p><p><strong>另一方面,这种能力足够稀缺,也足以抵御时间的通胀,越老越香。</strong></p><p>
</p><p>从古至今,“使众人行”的协同能力,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稀缺的能力。</p><p>
</p><p>古老的“巴别塔寓言”中就讲到,人类因语言不同,彼此之间无法协同,导致通天塔计划中断。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模式,经历了金字塔式的顶层监工模式,逐渐进化成以PMI国际标准为代表的,一套工业社会标准化的流程方法体系。</p><p>
</p><p>可以说,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使众人行”的人类智慧结晶。</p><p>
</p><p>时代的车轮,一路滚滚向前,超级个体时代,项目管理不再是顶层监工的特权,也不再是特定岗位的标准作业方法,甚至也不再是项目经理的专属技能,而是<strong>每一位希望“使众人行”的超级个体,必备的一项底层能力</strong>。
</p><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649924-5125d15af5052654.jpg" img-data="{"format":"jpeg","size":48774,"height":944,"width":1462}" class="uploaded-img" style="min-height:200px;min-width:200px;" width="auto" height="auto"/>
</div><p/><p>
</p><h2>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还是做不好项目管理?</h2><p>
</p><p>如果你明确了要学项目管理,那么,市面上很容易可以找到以下这些学习材料:</p><p>
</p><ol><li>理论知识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庞大的知识体系,光国际标准就有三套。就拿国内普及度最高的PMI标准体系来说,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为代表,它将项目管理分为十大知识领域五大过程组,共有49个子过程,600多页内容。</li><li>应用实践型:各式各样的项目管理最佳实践,比如某某公司的项目管理做法等。</li></ol><p>
</p><p>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书本知识晦涩难懂,照抄其他公司的做法,又发现难以复用。所以这些内容都无法真正满足你在实战中多样化的学习需求。</p><p>
</p><p>作为在项目管理领域磨砺了8年的手艺人,我深知,项目管理是一门实战方法论。这就注定了,项目管理的学习,一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能力迁移。</p><p>
</p><p><strong>那么项目管理的专业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复制呢?答案是肯定的</strong>。</p><p>
</p><p>如果说,<strong>底层思维+环境变量=方法论</strong>。那么,实现能力迁移的关键,就在于把项目管理方法论,进行深度拆解,认知和掌握方法论背后的“底层思维”,同时在具体实战场景中,结合对于特定公司、特定团队“环境因素”的考量,因地制宜地去运用“底层思维”。</p><p>
</p><p>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门课中,相较于长篇累牍的书本知识,我将结合一个个生动的实战场景,为你拆解和提炼行动中的底层思维。</p><p>
</p><p><strong>所有导致项目失败的问题,冰山下都有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失焦”</strong> (关注力不在同一个点上)。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p><p>
</p><ol><li>目标的失焦:发起人的预期模糊,目标不清晰,产出无法衡量。</li><li>人力的失焦:项目团队及干系人,各自有各自的诉求,形不成合力。</li><li>计划的失焦:团队成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互相依赖冲突。</li><li>行动的失焦:遇到问题时,你说要这样,他说得那样,没有统一落地的解决方案。</li></ol><p>
</p><p>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其实,<strong>项目管理的底层思维很简单,就是“对焦”两个字。</strong>本质上,项目管理是在不确定性、多变的环境下,追求确定的项目产出。只有通过在目标、人力、计划、行动四个维度上,不断对焦和清晰,才能真正带领项目走向成功。</p><p>
</p><h2>课程是如何设计的?</h2><p>
</p><p>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战科学,只有<strong>将知识技能背后的“底层思维”和你具体的“实战场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用</strong>。接下来,我就说说这门课具体是怎么设计的。</p><p>
</p><p>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你获得场景化的体验,在课程中,我还专门原创了一个人物形象——初学项目管理的艾文同学,来陪伴你在各类实战场景中穿梭,用职场化的情节和对话,与你交流项目经理成长路上的真实挑战与解法。</p><p>
</p><p>接下来的二十多讲内容中,我将在你的项目管理实战之路上,做好你的“师傅”和领路人。</p><p>
</p><p>正文内容具体分为四个模块:</p><p>
</p><p><strong>常识篇:项目管理常识,为你浓缩体系精华</strong></p><p>
</p><p>在这一部分,我会为你介绍一套最简易、常用的项目管理知识框架,避免你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迷失方向。另外,我还会给你介绍<strong>新手项目经理的常见误区</strong>,以免你走弯路,入错门。</p><p>
</p><p><strong>硬技能篇:实战硬核技能,串讲完整的项目流程</strong></p><p>
</p><p>在这一部分,我会结合网易互联网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各类实战法宝,给你展示一个项目的完整流程,包括做计划、需求变更、进展汇报、复盘收尾等。与此同时,我还会提炼出<strong>扫除计划的5大延期地雷、需求变更的3个锦囊、3种实用的复盘方法</strong>等实用工具,让你能够迅速上手实践。</p><p>
</p><p><strong>实战案例篇:还原真实场景,跨越学习到实战的鸿沟</strong></p><p>
</p><p>在这一部分,我会在真实生动的故事案例中,呈现如何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的底层思维——对焦。掌握了四个对焦,你就能在项目管理这项拥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工作中,见招拆招,以不变应万变。此外,我还会带着你从改变心态到改变行动,在反复的刻意练习中,完成从学习到实战的关键能力的跨越。</p><p>
</p><p><strong>软实力篇:沟通避坑指南,从头打造你的软实力</strong></p><p>
</p><p>在这一部分,我会聊聊常见的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跨部门协作中的问题及误区,并基于<strong>非职权领导力的六力模型</strong>,让你学会快速汇集信息数据,定位底层问题,并撬动更大的资源支撑。</p><p>
</p><p>另外,我还会为你介绍PMP认证攻略,让你在项目管理进阶之路上再往前一步。</p><p>
</p><div class="image-package"><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649924-c5f3764e59efd855.jpg" img-data="{"format":"jpeg","size":130923,"height":944,"width":1834}" class="uploaded-img" style="min-height:200px;min-width:200px;" width="auto" height="auto"/>
</div><p>
</p><h2>开篇寄语:如果我可以,你也一定行</h2><p>
</p><p>很多人跟我说,希望在这个实战专栏中,多听听我在实践中走过的“坑”。我真的很想对这些朋友说:“那你真的是找对人了!”</p><p>
</p><p>打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并不是天生适合做项目经理的人。我内心敏感,胆子小,不喜欢勉强别人,更不擅长当众发言。我自己也完全不敢想象,我会在项目经理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p><p>
</p><p>刚刚从程序员转做项目经理时,每一天我都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我本来好好的写代码,什么都行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变成了“说的话也没人听,推的事也没人做,哪哪都不行”的人了呢?</p><p>
</p><p>现在回头去看,我发现,这八年时光,真的是宇宙给我的绝佳馈赠。我不仅学会了如此多样的“爬坑”技能,还学会了在各种充满限制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每一个飘在空中的理想变成现实。</p><p>
</p><p>虽然我是项目经理,但我却坚定地认为,在一个组织中,项目经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strong>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的人,却真的是越多越好</strong>。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strong>如果我可以,那么你也一定行!</strong></p><p>
</p><p>最后,我想请你来聊一聊。如果你是刚刚接触项目管理,那是什么让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呢?你对这个专栏会有什么样的期望?对于已经开始进行项目管理实践的同学,你最常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是什么,想要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p><p>
</p><p>文章来源:《雷蓓蓓的项目管理实战课》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56852?utm_source=zmt_1&utm_medium=zmt_1&utm_term=zmt_1
</p><p>
</p>
使众人行:如何带领一群人把事做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
- 【项目管理是晋升管理的前一步】 上来呢,我想先请你做一道选择题。你团队中如果有一个管理者要离职,现在有两个人选来替...
- 不知不觉已经从事软件测试六年了,从刚开始到进入外包公司外包给微软做软件测试, 到现在加入著名的外企。六年的时间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