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在一个中师学校当老师,学校不大,学生少,同事也不多,大家相互比较熟悉。那时候,大家不卷职称,日子单纯而又快活。
最快活的时候是期末改卷,一来假期在望,二来同事相聚,常常有一些可乐的事情。改卷都是集体改卷,流水作业。我们语文组改卷子时笑声最多,因为卷子里的乐事最多。卷子里考文学常识,问作家的笔名,巴金的笔名?一个学生答金巴。老舍的笔名?这个学生实在不会了,干脆写上自己的名字。历史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学生考历史也很搞笑,名词解释遵义会议,解释做开会要遵守纪律的会议。后来这个学生补考,又遇到这个名词,还解释做开会要遵守纪律的会议。对不起,成绩只能是59。一个同事发现一篇好作文,拍案叫好。作文的开头是:"回到家,先叫妈。看到妈才算回到家。"同事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读一遍,又一字一句地抄下来,说是下学期给学生做范文。还有一次,一个同事指着一篇作文,突然断定是另一个老师班里学生的作文。那个老师不服,问,何以见得。证据是学生学生向往的生活是有酒有肉,有酒有肉正是那个老师的口头禅。两个人赌东道,卷子改完,拆封一看,果真是那个老师所教班级的卷子。这个同事倒也不耍赖,改卷结束,约上几个平时关系好的同事,找一个小饭店,点几个菜,喝一顿啤酒。
改卷子的另一个乐趣就是聚餐。我们约定俗成,一个年级一门卷子轮着改,改完一个年级一门卷子,这门课的几个老师就掏钱请大家聚餐。饭菜不求丰盛 ,气氛足够热烈。一次,大家去一家羊肉馆喝羊肉汤,两个女同事很喜欢这一家的味道,完全忘了淑女的矜持,敞开胃口,大快朵颐。不料,一个同事暗地里记着她们加了几次汤,吃了几个烧饼。等她们再要去加汤的时候,这个同事就大声报出数字,两个女同事顿时粉面飞红,羞不可抑。
后来,学校发展,升了专科,大家都变得上进了,有评了教授跳槽的,有考研考博另谋高就的,还有几个不幸英年早逝相见无期的。我也离开了那个地方在现在的单位看饭,许久不见当年的朋友了。有酒有肉那位陕西读硕北京读博,也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起过去的同事,叹息说,二十来年走了许多地方,认识许多新人,却再也没有见过当年那么善良的一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