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心流体验呢?
米哈里又从以下10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一是控制自己的意识,主宰自己的命运,感受“最优体验”
古人平均寿命只有30岁,现代人平均寿命在70岁以上,幸福感却在降低。原因在于欲望太多,降低了幸福感。一心追求的目标总是遥不可及时,容易陷入负面情绪。而过于重视结果,也忽视了过程中的快乐。
唯有转变意识,把幸福看成不是目标快要达成时的附加产品,而是全身心投入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摒除以外界标准框定自己。转变思维,注重体验的过程本身,把目标作为全力以赴、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让自己沉浸于当下所做的事情中,活在当下,幸福才会眷顾我们。
二是掌握了注意力,就拥有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他才能进来。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当外部资讯与既定意图冲突,会产生精神熵,导致沮丧的种子在我们体内复活。
我们可以改变意识的内涵,心理学中有个埃利斯情绪ABC理论,A是事情的起因,是客观事实,而B是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C是结果。A是不变的,B是我们不同的意识,会导致不同的C。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洗衣服。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的衣服晒不干。后来,她改变了想法,晴天时她小女儿的衣服很快就晒干了;雨天时,大女儿的雨伞会卖得很好。这样老太太每天都很开心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何炅说:事情不会压跨一个人,但情绪会压跨一个人,不要被情绪所绑架,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三是物质财富是幸福的假象,人生乐趣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美国埃德迪纳研究得出,非常富裕的美国人77%感受到快乐,小康的中产阶级有62%快乐,两者物质财富相差悬殊,快乐比例相差不大,可见物质财富是幸福的假象,而写字楼的白领幸福感未必有保洁大姐的高。人生乐趣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有人说人生乐趣和享乐是否相同?两者是有区别的,享乐是满足一时的快感,转瞬即逝,比如刷抖音、追剧、打游戏;而乐趣是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蕴含着新鲜感和成就感,带动着自我成长。
产生心流的过程往往具有下列特点:挑战性的活动、知行合一、明确目标、即时回馈、全神贯注、掌控自如、浑然忘我,时间感异常。前面案例中麦德林对待工作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四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收获幸福
广场舞的夕阳红们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在舞动的过程中,心流穿过。那一刻全神贯注于音乐和动作,时间流逝很快。
电影《美丽人生》中,犹太一家三口被纳粹抓入集中营,为了保护儿子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父亲一直和儿子编造说这是一场游戏,并允诺游戏结束后,儿子会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在盟军胜利的前夕,父亲没有幸免于难,惨遭杀害。儿子钻出藏身之地,朝他迎面开来了一辆盟军的坦克,而他始终以为这是场游戏。
可见,无论人生身处何种境地,都可以保持乐观,找到生活的幸福点。
五是通过控制身体和感觉,提高幸福度
帕斯卡说,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在公司时,每天午休固定打乒乓球,不仅让自己的乒乓球技艺得到提升,也放松了心情,锻炼了体能。
除运动外,还可以听音乐,严肃专注地聆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欣赏艺术、追求爱情和创作诗词歌赋。
苏轼一生坎坷,政治命运多舛,他不是在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上,但仍然写出了千古流传、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不朽诗篇。被贬惠州时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是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周边吸引了无数粉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