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人,大多活得热气腾腾
作者:二次元猫小姐
01
我习惯早起,夏天四点半,冬天五点半,坚持了近一年了。
最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感觉时间特别不够用。上班不能写,带娃不能写,只能等晚上把孩子哄睡以后再爬起来写,熬夜是常态。
我为熬夜付出代价有很多,记忆力变差,丢三拉四,还常常精神恍惚,外出忘记锁门、把洗面奶拿来刷牙,都是常有的事。
那段时间,头疼也如影随形。后脑勺常常犹如针刺一般疼,严重的时候频率高达几秒一次。工作的时候疼,睡觉的时候也疼,少有安宁的时候。
很快,那种虚脱感就让我吃不消了,我决定将晚睡晚的作息起改为早睡早起。
起初早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每次听到闹钟响,都会有一只大铁锤迎面砸来的错觉。睁眼见到窗户外的一片漆黑,我都会怀疑我前一晚是不是定错了时间。
这样挣扎了一周左右,我不再需要闹钟,到了那个点,就会自然醒。新的生物钟形成后,我很快爱上了这种作息方式。
经过整夜的休整,大脑变得格外活跃,在没有干扰的状态下,工作效率特别高。以前晚上常托着昏沉的脑袋琢磨四五个小时的稿子,出来的效果始终觉得不够好,在早上只需要三个小时就可以全部完工,而且灵感比晚上丰富得多。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已经工作了7-8小时了,稍微调整一下,休息5-10分钟,下午便可以继续全神贯注。一天的时间变得格外充实,不再有熬夜——赖床——慌张上班——疲惫赶稿——再熬夜的恶循环。
虽然休息时间并没有缩短,但感觉一天可利用的时间一下子多出了好几个小时。
清晨时光贵如金,我过了而立之年才真正理解。幸而,还来得及,从现在起,把用来做梦的时光,用来追逐梦想。
02
最初四点半起床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有清洁工才会在这个点起床。其实并不是。
伴随着扫把清扫落叶的声音,马路上有三两台小车悄然驶过;早餐店时不时传来面筋与案板撞击的闷响;人行道上跑鞋敲击地砖的节奏轻快悦耳……
天亮前的清晨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寂静。
总有人别人歇息的时候赶路。
我的心理学老师是个跨多领域的职业女性,她的早晨从凌晨四点开始,五点前给我们录好当天要学习的晨读资料,然后列工作计划,开展公司的工作。她说,早起会带给她白天被延长的感觉,在凌晨无干扰的状态下,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
我的闺蜜瓜姐是个健身达人,习惯五点出发,十公里,从深圳市区跑到海边。每当看到红树林的早鸟在歌唱,深圳湾的朝阳在升腾,翻飞的海鸥在伺机捕鱼,飘荡的雾气在拥抱大地,她都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感觉诗和远方,都在身旁。
一个暖男朋友,说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早起到上班前的这段时光。看书和室内运动结束后,他会一头钻进厨房给老婆孩子做早餐。看着最心爱的人一边伸懒腰一边吸溜着自己亲手煮的面条,这是任意一个精致的早餐店都无法带来的满足感。
一个女神朋友,说她每天清晨都会有固定的一个半小时瑜伽时间。带着软垫来到体育公园的草坪上,在露水与音乐中享受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这段独处的时光能提供给她整天不间断的能量。
尝到了早起的甜头,就不会再贪图被窝那点余温。因为早起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我们舍弃的那点舒适感相比,实在是珍贵太多了。
早起的人,大多活得热气腾腾。
03
常有人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然而,现实却是:那些够资格把钱数到手抽筋的名人,都不会睡到自然醒。
曾有一张行程表曝光王健林是4点起床,4:15-5:00健身,风雨无阻;也有报导说潘石屹4点起床,看报,6点晨跑,每天5公里,8点前开始工作;而库克永远是苹果公司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每天3:45便开始处理邮件……
具体时间我们无从考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比我们成功的人,也比我们更勤奋。
有早起习惯的人大多自律,他们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坚持早起的意志力,坚持任何一样目标都不会是多难的事。
早起的人,是时间的主人。他们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并能通过对时间的高效利用将一天的宽度扩充,我认识的好几个斜杠青年,都是保持在晨间学习和工作,然后在8小时工作时间外外开拓出另外的人生精彩。
如果你留意过就会发现:一个上午十点开始的周末,和一个清晨七点开始的周末,哪怕结束时间相应顺延,这一整天能做的事情也是大不相同的。
那是因为,早起能让我们以更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时间,而一天的长度也因为我们对时间的认真体验而扩大了容量。
南怀瑾先生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比起那些一下床就慌慌张张往单位跑的人,早起的人对一天的规划会更清晰,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会更明确,也会有着更充沛的精力。
如果你开始尝试早起,一天两天或许看不出与之前的区别,但日积月累的力量却不容小觑,假以时日,你会发现,你会变得更加惜时、勤奋和高效,也越来越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你要相信,一个能把自己从最舒适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的人,这世上能横在他面前的障碍便不多了。
-End-
作者简介:
二次元猫小姐,一个只写好文章给你看的塌鼻子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