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孝其亲 不如草与木

【学而论道&一起学论语】11

【论语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原文释义】

    孔子说;“当他父母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母亲死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母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个人解析】

     这一句《论语》的话是讲孝道。分为父母在世与不在世分别论述。他的志向跟父母的志向一致,这就是养父母之志,这就是孝道。父母过世之后三年,三年居丧,如果还能保持父母合理的志向而不改变,设也是孝道。

       父母善良的心志,我们理应继承。如果父母有不善行?是不是我们也要事事顺从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当然也有过错的时候,当我们察觉有这种苗头的时候,要立即向父母劝谏。不要等到造成不好的后果才提醒,这就悔之已晚。所以对父母善意的提醒也是孝顺。

       如果父母不听从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该怎么办?我们还是要保持对父母尊敬之心,绝不能够看不起父母,更不能够肆意的来讥讽、毁谤、嘲笑父母,要保持自己初衷,继续找机会再提醒和建议。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孔子在本章所提到的孝,是基于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提出来,现如今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不一定能够适用于当下的社会,但我们只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孝敬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这也算是孝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