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木笑
《独立日》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电影之一,永远记得当年看第一遍时候的震撼,剧情和特效都堪称完美,那遮天蔽日的外星飞船,那从天而降的光束,当然还有让人内心激荡的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御外敌的气势如虹,现在想来都回味无穷。今年《独立日》的续集上映了,很遗憾,像《异形》那般的续集神话没有再现,影片风评不佳,但仍然感谢福克斯公司为我们这些当年的粉丝继续讲了故事。
资源,是外星殖民者入侵的目标,看来不管是在科幻世界还是现实世界,这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个话题交给一位日本学者来阐述,显得别有意味,在那个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因为“资源”二字而带来的恩怨情仇并未走远,日本的资源、粮食问题研究所创立者,资源问题资深研究员柴田明夫撰写《图解世界资源真相》,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忧患意识的延续。日本的学者很有“匠人精神”,柴田明夫对全球资源状况进行了全景式扫描,用50 余张图表,一目了然地展示出石油、矿产、水、谷物、森林等资源的蕴藏量、消费量、价格波动及发展趋势,试图透视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从中找到能源发展利用的规律:当前资源市场的危机和问题就是资源枯竭和全球温室效应这两大不可逆转的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争夺战,并引起“资源价格均衡点”的剧烈震荡。
这是一本论文式的著作,论据的翔实自不待言,然而好的论文绕不开对论点的逻辑推演,特别是对趋势的预测和意义层面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我们放开眼光的话,也许会收获更多。
◆ 资源的经济属性及非理性
柴田明夫的高妙不在对资源进行学术剖析方面,而是如一位全科医生般对资源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价格、市场等经济属性入手,全面深入解读资源问题,开篇引用2008年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微观经济学》便已然对全书定下了基调。
最精彩的是引入“使用强度”这一概念,从此入手分析全球经济和资源价格。如果把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均资源消费量绘制在一张图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反向的抛物线,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量较高,但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即使继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不会大幅增长,这就是使用强度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当惊人,也就是说例如“金砖四国”这样的经济体将在“使用强度”的高位运行。在这样的前提下,资源的稀缺性、国际金融资本的疯狂逐利性、技术开发的滞后性等因素将共同托高资源价格,彻底结束资源的“低价时代”。
在逻辑上,柴田明夫完成了闭环,新经济体无法及时产业升级,“使用强度”居高不下,这是没有“节流”,资源科学的发展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开源”困难,资源的困境是必然的。而国际原料商品市场的无标准混乱,国际对冲基金的丧心病狂等因素都加剧了资源问题的非理性,这又给资源的困境雪上加霜。可以说,即使在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展望了未来资源问题的发展前景,但全书在根骨层面已然带有了日本人特有的悲观和忧郁,这种悲观和忧郁体现在资源问题上却并非可笑,而是可敬的。
◆ 资源的政治属性及排他性
如果非得要调侃经典,我只能说,外星殖民者真心不长眼啊,我们自己为了资源都已经刺刀见红了,您还来这儿嘎达凑什么热闹,您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资源对人类而言,从来就不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意味着更多。
“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说“资源民族主义”是指资源国把本国资源储藏起来的做法,为此我特意打电话给一个政治学的师兄,虽然人家是研究马哲的,但仍然让我很开眼界。如今的“资源民族主义”除了柴田明夫书上一笔带过的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其实在拉美、非洲部分国家以及蒙古越南等国更明显,一般是中左和左派政府上台以后,强调资源产业的国有化,修改矿业法规,提出政府占干股,提高国有企业参股比例,调高资源税率和权利金,推翻前政府已达成的协议,重新谈判,甚至威胁将外资投资成果收归国有,做法虽然流氓了点儿,但也无可厚非。
在弄明白这个事情后,再去看柴田明夫给中国按上的“新资源民族主义”的称谓,就不知不觉有点儿嘴角下撇了,作者说中国是经济大国和资源大国,因本国资源不能满足旺盛需求而积极引进海外资源作为国策,成为新版的“资源民族主义”。而2008年之后,我们国家的资源战略确实开始了调整,也就是柴田明夫总结出的中国资源战略的“三大支柱”:一是保证国内外的供给量。将大量未经勘探开发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列入开发计划,同时积极开展与非洲、中东、中南美、澳大利亚的合作;二是国家资源储备,将本国能自给自足的煤炭、钨、稀土类元素等储藏起来,同时进口国内蕴藏量无法满足的石油、铜等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近年来将大豆、玉米等也被纳入战略储备的对象;三是鼓励节能,减少需求,努力升级“两高一资”的产品结构,减少每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虽然整体上对柴田明夫先生依然崇敬,但单就这个问题,确实在逻辑上有点儿牵强,根源就是对“资源民族主义”的定义方面,作者先是从资源储存这一个单一因素定义这一概念,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对我国的做法却采用了政治学角度,这在逻辑上有些不通。
但这更印证了在资源问题上,在资源政治属性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不是排他的,柴田明夫先生历数了澳大利亚、前苏联、中国、美国等国在资源问题上的争夺,提到本国也只是详细指出了诸如石油等资源的波动给日本经济社会带来的动荡,却未提及日本对全球油气资源的几次抄底,更未提及如果按照他“资源民族主义”就是将本国资源储藏起来的定义,日本在资源问题方面才是真正的此中高手。日本很早就在海外物色和建立自主开发石油的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取得了沙特海夫吉海上油田的开发权益,此后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建立了数十个开采基地,遍及世界5大洲,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日本如今仍然是世界第一的能源储备国……
上世纪90年代,塞缪尔•亨廷顿撰写《文明的冲突》,预测了21世纪的冲突模式,而美国安全专家迈克尔・T・克莱尔则写了《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21世纪头几十年,战争将不是围绕着意识形态,而是围绕着资源而进行,各国对石油、矿石等战略性物资大规模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普遍的地区不稳定,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而又长期存在主权争端的地方,如波斯湾、中亚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资源的政治属性将越来越强化,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 我们的未来和诺亚方舟
从资源的科学层面,柴田明夫是令人敬佩的,全书对资源的未来开发方向把握的异常准确。作者敏锐地指出,近年来资源价格的不断攀高,以石油、煤炭等地下资源为依托的20世纪的发展模式已然达到极限的预警,如果任由发展,地球将形成人类无法控制的状态。从整个资源开发的角度,人类必须尽快从“地下系”向“太阳系”的转变,要大力发展绿色新政、太阳光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以太阳系能源为依托的新型发展模式。作者举了本国的例子,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日本修正决定日本能源政策的“能源基本计划”,试图找出各种发电方法的最佳组合方式,包括输电网和配电网的协调,加强节能,开发太阳光、风力、小水力、生物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燃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对核能的依赖程度等。总之,能源的开发方式和技术层面已经进入了变革的时代,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也在生活中得到很多感受,可以说,如果单单从技术角度来讲,人类未来的能源前景虽不光明,也绝非一片黑暗。
然而,能源已经是并且将永远是一个混杂着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的综合概念,绝非技术层面那样简单。以本书为例,柴田明夫是一位很有危机感的学者,对中国的态度也很客观公允,然而在其翔实数据论证了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巨大危害的同时,日本的朋友们怎么会不知道中国的石油自给率在2010年已降至40%,2025年将降至25%,短期我们的能源“使用强度”仍会高位运行,我们的石油进口量未来将不断激增,他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人类在资源开发问题上的科学瓶颈还未有丝毫松动,资源的经济和政治战场早已硝烟弥漫,而因为资源争夺而引发的真实战争从未停歇,我们将何去何从……
为了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大洪水灾难,诺亚方舟建了120年。
鲁迅先生说,在《药》里,他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只是故意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
但我不知道,在资源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诺亚方舟在哪儿,我只知道资源问题那“光明的尾巴”绝非“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那样简单,人类还是从心理上轻视了资源问题同时高估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下一场地球反击也许就将发生在诺亚方舟的船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