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卫兵读书
早在2004年,钟启泉教授就敏锐地指出:旧有的课程文化造成了形形色色的思想上、制度上的障碍,陈规陋习若隐若现,积重难返。
14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这种旧有的课程文化依然若隐若现,积重难返!为什么可以做出这种判断?我们不妨对照标准,扪心自问:
1.我们是否已经从精英主义教育走向大众主义教育,从灌输中心教学走向对话中心教学,从甄别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
2.我们的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团队群体是否自觉弘扬团队精神,基于共同的课程理念而合作开展行动研究,将新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
3.我们的教科书编写者是否首先是改革家,而不是经验主义者,编审之间是否建立起和而不同、和谐合作的关系?
4.我们的新课程教材是否真正达成了“一纲多本”,各自别具一格、别有洞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我们中国的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各阶段学生群体是否已经成功改造自己的学习方式,全部、常态、自觉坚持进行研究性学习,现有的研究性学习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避免了精英主义、学科主义、功利主义而进行探究式学习,成为学生人人主动参与、自主生成、跨学科、合作式、开放式的一种学习活动?
6.我们是否已经自觉破解了“学科本位”的情结,不是仅热衷于纷争课时学分、学科霸权等?
7.我们是否已经成功革除了形式主义的观摩教学、公开教学的恶习,课堂教学不是表演、演戏,而是一种表现、表达?
8.我们是否已经成功改造基于分科主义的亦官亦民的教研体制,使各级教研室真正成为课程教学教研室?
9.我们是否高度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避免了高考指挥棒扭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法带来文化的再造?
10.我们是否彻底摒弃了划一刻板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冲破基于划一的框框和以成功论英雄的思维模式,更加注重汲取课程实验中的某些失败的教训而为走向最终的成功提供有益的启迪?
11.我们是否成功破除根深蒂固的单位主义所造成的学校之间关系的失调,导致学校闭门造车仍沾沾自喜,不可避免地形成封闭式校园文化?
12.我们是否仍然仅热衷于制造重点校、示范校、星级学校独领风骚的神话,造成还在依靠个别学校、个别教师的孤军奋战?
13.我们是否否决了技术范式的主宰,建立起实用性探究范式、批判性范式,注重行动和反思,避免集体主义的教师合作文化、对话文化被扭曲?
追根溯源,只要旧有的高考制度依然不变,应试文化依然不变,新课程改革的命运将是岌岌可危的。新课程呼唤新的学校形象和新的教师形象,学校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者共同体,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型组织的典范、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让我们在参与改革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