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刘邦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分别是赵王张敖(继老爹张耳王位)、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闽粤王无诸,其中四个在项羽时代已有王爵,由刘邦擢升王爵的是两个韩信、彭越和无诸。汉朝之前,周行封建,至秦则为郡县,而刘邦为平衡各方势力,实行了是半封建制,或称为郡国制(易中天语),其实是无奈之举。我们不能肯定刘邦在封王时就有逐个清理的计划,但随着皇权的稳固,封国与帝国的矛盾凸显出来,清理异姓王势在必行。第一个是燕王臧荼,很快被平定;第二个是韩王韩信,见拙文《汉匈第一战,高祖刘邦险被生擒》,第三个来的比较突然,居然是刘邦的亲女婿——赵王张敖。
前200年,刘邦征匈奴大败而归。十二月(十月为岁首),刘邦返回长安,途经赵国。赵王张敖(刘邦女婿,原赵王张耳的儿子,鲁元公主的老公,张耳于前202年去世,张敖继承王爵)对岳父礼节周到,十分谦卑。刘邦还是老样子,叉开两腿坐着(拙文《穿裤子,不但是个民生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里我们说过,因为彼时内裤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都是光着屁股直接穿裙子的,双腿叉开,容易露出私处,所以一般双腿并在一起,或跪坐在垫子上,因此,刘邦这种叉腿而坐的做派,被认为相当无礼),态度轻慢,张嘴闭嘴责骂张敖。张敖早就习惯这个岳父了,倒没感觉怎么样,不过赵国宰相贯高、赵午等人都怒火中烧,说,咱的赵王,真特么懦弱!随即劝张敖说,天下豪强并起,贤能的人先称王,现在您侍奉皇帝非常恭谨,而皇帝却如此无礼,请让我们替您把他杀了!
张敖听了这话,差点吓尿了,直接把手指头咬出血来,说,你们怎么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呀!先父亡国后,依赖皇上才得以复国,泽被子孙,一丝一毫都是皇上的力量啊。望你们不要再这么说了!
贯高、赵午等人相互商议,说,咱们错了,不该把计划告诉大王。大王是厚道人,不会忘恩负义。咱们的原则是不受人侮辱,而今皇帝侮辱了大王,所以想要杀掉他,又何必连累大王呢!事情干成了,则功归大王,事情失败了,咱们独自承担。
衣赐履说:关于刘邦喜欢侮辱臣下的事,《史记》里记述不少,比如第一次见郦食其时,刘邦也是叉着腿,两个美女给他洗脚。人和人恐怕是真不一样,刘邦的作派,萧何张良韩信这帮子人就能受得了,魏豹、贯高这帮人就受不了。后面要讲到周昌,有次向刘邦汇报工作,正巧刘邦抱着个美女亲嘴儿哩,刘邦没觉得不好意思,倒把个周昌羞得面红耳赤,掉头就跑。刘邦哪肯放过,抢过几步一把抓住周昌,一跃骑到他脖子上,晃着周昌的脑袋问,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高叫,你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刘邦听了哈哈大笑,放周昌走了。搁别的帝王,不诛周昌九族才怪,但刘邦只把这件事当成玩笑,继续重用周昌。所以,刘邦的侮辱人可能得分别来看,在有些人看来,可能就是亲近,有些人看来,比死还难以忍受。贯高就是这样,他受不了刘邦的侮辱,却几乎把张敖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前199年,冬季,刘邦在东垣(河北省正定县)攻打韩王韩信的残部,经过柏人(河北省隆尧县西南),赵国宰相贯高派人藏在厕所的夹墙中,准备行刺刘邦。刘邦本想留宿城中,忽然心动不安,问,这个县叫什么?手下回答说,柏人。刘邦说,柏人,就是受迫于人呀!于是竟然没有留宿,直接离开。
衣赐履说:第一时间想起豫让刺赵襄子,完全一样的情节,厕所,心动,然后刺客行刺失败,详见拙文《行刺的和被刺的,都值得敬仰——豫让刺赵襄子》。
前198年初,贯高的阴谋被他的仇家得知,向刘邦举报。刘邦听了之后,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下令逮捕赵王张敖及参与谋反之人。张敖属下赵午等十几人都争相表示要自杀,为主子洗清冤情,只有贯高怒骂道,谁让你们这样做的?如今大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反,而被一并逮捕。你们都死了,谁来申明大王不曾谋反的真情?于是被关进囚车,与张敖一起押送长安。
贯高对审讯官员说,只是我们自己干的,我们大王的确不知道。狱吏动刑,拷打鞭笞数千下,又用刀刺,直至体无完肤,贯高始终不再说别的话。吕后心疼女婿,对刘邦说,张敖娶了咱闺女,是鲁元公主的老公诶,他怎么会干这种事?刘邦一腔怒火,斥骂吕后,说,靠!你女儿算什么?张敖如果夺了天下,想特么要哪个女人不行?难道还缺你的女儿不成!因此,不予理睬。
衣赐履说:刘邦一句话,直指问题核心。人家如果当了皇帝,你女儿算个屁啊!
廷尉把审讯情况和贯高的话报告刘邦,刘邦有些感慨,说,贯高是条汉子啊,你们去查一下,谁平时和他关系要好,用私情去探听一下。
中大夫(高级国务官)泄公(姓不详)说,我和他是同乡,非常熟悉,贯高为人,以义自立、不受侵辱、信守诺言。
刘邦便派泄公持节(表示是代表皇帝去的)去慰问贯高。泄公与贯高闲聊,找机会套问说,赵王张敖真的有谋反计划吗?
贯高说,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我的三族都被定成死罪,难道我爱赵王胜过我的亲人吗?因为实在是赵王不曾谋反,只是我们自己这样干的。
又详细述说当初的谋反原因及赵王不曾知道的情况。于是泄公入朝一一报告了刘邦。到了正月,刘邦下令赦免赵王张敖,但废黜为宣平侯,另调代王刘如意(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所生,后面会专门讲到)为赵王。
刘邦觉得贯高这人品性还不错,就派泄公去告诉他,张敖已经放出去了,同时赦免贯高。贯高心下大喜,问,我家大王真的放出去了?
泄公说,是的。又说,皇上看重你,所以也赦免了你。
贯高却说,我被打得遍体鳞伤,都不曾想过去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张敖没有谋反。现在,赵王已经出去,我的责任也尽到了,可以死而无憾。况且,我作为臣子有谋害皇帝的罪名,又有什么脸再去事奉皇上呢!即使皇上不杀我,我就不心中有愧吗!
于是把头部猛烈后仰,颈骨折断而死(这个死法难度系数不低)。
衣赐履说:对于贯高的评价,必须综合来看,从个人道德情操方面,这个人为了自己的主子,可以忍受不死,当主子获释后,他可以忍受死。不但是条好汉,而且忠义无双,可歌可泣。人际交往中,贯高这样的人是值得结交的。
但是从赵王国的角度来看,贯高的行为使赵王张敖身陷险境,几乎被诛族啊!这样的忠臣,他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具有正义性,遂不管主子反对,而执意要干蠢事,史上有种说法,君子比小人更误国。为什么?就是君子在做出误国的事情时,他是大义凛然的,他是豪情冲天的,他是勇往直前的,他是百折不回的,如果这件事效果不好,他会认为是执行层面有问题,他绝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就像甲午海战的时候,无数清流高喊打倒小日本,如果有人说最好不要打仗,他们会以爱国的名义,轻则羞辱,重则乱棍打死。然而甲午海战惨败,赔偿几亿两白银,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会把原因推给李鸿章,推给北洋水师和清政府的腐败。
谋反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想反就能反的。对赵国而言,如果真的想谋反,其实实力远远不够,必须联合其他有野心的王国,一同造反,或可形成另一个战国局面。但贯高们的谋反,只是因为主子受到皇帝的侮辱,贯高们的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他的忠诚,是一种蠢猪似的忠诚。现在有句话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拿来形容贯高之流,再贴切不过了。
当初,高帝颁布诏书:赵王群臣及宾客有敢随从张敖者,满门抄斩。但郎中(王宫禁卫官)田叔、孟舒,都自行剃去头发,用铁链锁住脖子,伪装是张敖的家奴,在左右侍奉。待到张敖免罪,刘邦称许田叔、孟舒的为人,下令召见,与他们交谈,发现他们的才干超群,很多朝中大臣都比不上,于是,任命两人为郡守和封国宰相。
衣赐履说: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既然张敖并未谋反,为什么刘邦还是要夺其王爵?要不是他是驸马爷,可能就直接贬为庶民了。
本文开头,我们简单提了一下,西汉行的是郡国制,既有郡县,也有封国。郡国制相较于郡县制,是历史的倒退。刘邦难道不想行郡县制吗?不是,他是被逼无奈,如果不封王,别说什么张耳、臧荼之辈了,就连韩信、彭越都不跟他玩儿了,人家都去跟项羽合作了,还有刘邦什么事儿?所以,无奈之下,刘邦封这些人为王。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为什么?封国有军队,有军队就有威胁。比如,韩信为楚王,韩信打仗,在楚汉期间,哪里有对手?韩信如果要反,带一票人马打到长安,刘邦顶得住吗?所以封国问题不解决,刘邦都不敢死。这次贯高谋反,又给刘邦敲了警钟:即使诸侯本人不想反,他手下的人撺掇来撺掇去,可能也就反了。因此,尽管张敖并未谋反,但你姓张,不姓刘,哪怕你是亲女婿,我也不放心,必须夺其王爵,换上亲儿子刘如意。我想,贯高等人的这次行刺,一定为刘邦清理异姓王,又加了沉甸甸的一大块砝码。
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白马之盟,刘邦与诸大臣约定:非刘姓而封王者,天下共击之。
然而,王爷都姓刘,皇权就稳固了吗?
也未必。
为什么?
因为权力是如此美妙,没有人不想要啊!哪怕是亲儿子亲爹都可能干掉,何况侄子叔叔堂兄堂弟啊。封国只要有军权,对皇权就是威胁,四十多年后,发生七国之乱,七个王爷,都姓刘!
另,刘邦这人,让人钦佩。贯高行刺他,竟然赦免,这种事情,历史上简直找不到第二例来。我们可以用贯高对皇权已经没有威胁来解释,但没有威胁我就必须不杀你吗?我只能说,刘邦行事,鬼神莫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