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小说《一件往事》的创作过程

这篇文章是我在四月二十几号,在上海时开始创作的。那时,持续一年的新冠疫情刚刚被控制住,但却并没有完全消除二次爆发的风险。出门外出,始终难以完全摆脱疫情带来的恐惧。

受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影响,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已经失业,就连我自己,也一度陷入了经济困难。居家赋闲期间,靠着看各种书打发时间,写了一些文章,但点击量也并不是很好。

在创作的几天前,天气预报说过几天后将有台风到来,趁着还是天晴,我和朋友去星巴克交流写作的事。朋友给我看了几篇他写的文章,他是个村上春树的粉丝,文章里充满了村上春树的味道。

在平时他也总给我推荐一些村上春树写的小说。但对于村上春树,我并不是很喜欢。尽管他辞藻优美语言华丽,却给人一种飘在空中的浮夸。如同雾气形成的海市蜃楼,虽然华丽,却与没有现实的根基,随时会被风吹散。具体来说,他的作品完全是一种文艺的构想,缺乏社会和现实的意义。而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像,还要有现实映射,以虚构的故事,描绘真实的社会与人性。那些获得诺奖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却都带着历史和社会的厚重感。村上无法获奖,我认为也是一种必然。

那天我们谈论起了村上春树的一篇名为《袭击面包店》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因为饥饿抢了面包店,却被老板宽容放过,多年以来始终耿耿于怀,和老婆再去抢了一次麦当劳的故事。谈起这篇小说,我想起另一本世界名著《悲惨世界》。在里面也有类似的情节,主角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餐具,却被主教宽容赦免获得新生。我对两个故事做了一些比较,交流之中,我们做了一个游戏。以主角袭击商店为故事主线。用自己的风格创作一篇小说,几天后再做交流。于是我开启了《一件往事》的创作。

当时,台风已经到达了上海,大雨持续好几天。我在家里,结合当时的环境与社会背景创作出了这篇小说。这篇小说的创作进度十分缓慢,它虽然只有四千字,却花费了我将近一周的时间。中途几经修改,甚至还有两次大幅度的返工重写。

在这篇文章完成时,我整体感觉是满意的。尽管并没有太多的热度,但它对我的意义却非常重大。这篇故事并非是对他人的模仿,尽管剧情框架已经确定,但它不是村上春树也不是雨果,而是完全由我创作出的一篇独一无二的故事。通过这篇小说,我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找到了自己今后该坚持的创作方向。这可能是我近年来写出来最好的一篇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