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青少年心理工作怎么做?第三次全国大型公益活动高碑店站活动总结
-------演绎家庭故事,品味生活真谛
12月12日下午,又一次难忘的团体成长活动在高碑店团结路济民牙科工作室圆满举行。(感谢老同学夫妇的友情大爱支持!)本次活动因两位老师有教学任务,一位朋友工作不能调剂,很遗憾没能参加,其他小组成员都早早地来到活动地点静候。天气寒冷,却不会阻挡我们渴望成长的脚步。
活动开始,带领者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小渡学员王春玲为大家做了“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主题分享,并为大家带来陪伴青少年的四个策略。随后每一位参与者用三句话回顾了一周的思考与作业完成情况,大家的思考与领悟逐步加深。
活动第二个阶段,技术体验环节,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带领者引导大家结成小组做家庭心理剧体验。带领者引导参与成员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亲子沟通困惑场景梳理出来,结合自己当下意愿,选择本色出演或是扮演自己的孩子,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体会自己的沟通应对模式,体会孩子的真实需求与感受。两位参与者将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沟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决定扮演孩子进行换位体验,一位参与者本色出演妈妈按剧情给出相应回应。
活动一开始,大家暂时进入不了角色,扮演孩子的成员尝试描述孩子的表现,扮演妈妈的成员接着把自己的应对观点讲出来,带领者及时进行干预,引导参与者试着做演员,扮演自己的孩子,孩子平时在家怎么做怎么说,在这个舞台上参与者就怎么做怎么说,妈妈的扮演者只需要根据舞台上“自己的孩子”当下的表现给予做为妈妈的真实回应,接下来的表演,大家找到进入角色的感觉,演完一个小场景,就由两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扮演孩子的参与者体会到了孩子的压力、焦虑、害怕失败的逃避、委屈…也感受到自己平时与孩子互动时隐藏在表面平静下的焦虑,在回应孩子时看不到自己期待孩子的表现,内心就会有愤怒的情绪涌动,也梳理出自己以往陪伴孩子的模式:过于关心,事事包办,孩子自己尝试时,又会打压抨击…针对孩子爱玩手机、挑食等困惑,参与者们继续表演一一呈现,每个场景结束后,大家都会积极地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来,带领者引导大家一起提炼孩子的心理现象,妈妈的认知状态,以及活动中演绎出的相对理想的沟通策略。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亲子沟通模式,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表达需求的方式。
活动第三阶段,带领者引导大家写出自己在角色扮演与观看中的三点收获,并做分享交流。文茹分享到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认识边界,并常常以结果为导向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孩子遇到问题首先换位理解孩子,共情孩子,肯定孩子的优点,针对他们的问题,先抛出基本原则,再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提升自己,不做保姆式父母,学做导师式父母。其他成员也有很深的感触,谈到了平时对孩子的接纳度不够,很少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们的感受,很少尝试共情孩子,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接下来会不断学习,给孩子更多的体验,从小的地方入手,耐心引导陪伴。
活动结束了,我们相约下一次的相聚。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学习提升自己,爱孩子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