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原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道总是在讲道,但不是常讲的道。
名总是在讲名,但不是常讲的名。
无被命名为天地的开始。
有被命名为天地的孕育。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恒常以天地之始欲以观其妙。
恒常以无欲才可得其神奇奥妙之处。
原文:常有欲以观其徼。
恒常怀有天地的孕育可得深入的结果。
原文:其二者同,同出而异名。
这两者一同,一同进行而得出的不相同的命名。有无,有生于无,所以在有之前。有与无不可能对立,因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题外语:人为什么有思想? 答:有生于无。
原文:下面同,谓之玄。或同谓之玄。
有与无的共同,就是相同不同的地方。
玄:相同不同。
原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同不同,相同又不同那是神奇奥妙的无和有的出入口,而非代表无或者有。
(在索罗斯引用哲学家波普的可证伪性思想。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索罗斯式的说法,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对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认识与生俱来就是不完整的,以及人类的思维与客观实在之间永远存在着扭曲。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掌握了终极真理。彻底可错性思想可明确表述为:所有人类心灵的建构,不论建构局限在我们思维深处或表现为各种学科、各种意识形态或各种体制,都是有缺陷的,这里的有缺陷不是可能可错,而是肯定可错。)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上为天下为地,在地都知道这个命名为美的就是好的。但殊不知这已经不是真正的美的来源。
原文: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都知道这个命名为善的就是良,但殊不知这已经是不良的。
原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与无相互生生(无生有,有生于无),难与易相互成全,长与短相互形形,具体化。在上在下相互转势,音与声(振动)相互融合。因声摘出一部分显示出音,音来自于声。前与后(因同方向显示出前后)相互而同方向进。这是不变的。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是以圣人(待解)处理无生有这样的事情,做(执行)不语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