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的晚上还在码着字,突然朋友圈传出了四川地震的消息,又是救援又是捐款让我误以为地震挺严重的,打开自媒体后发现网上已经铺天盖地的地震消息。有伤亡惨重的,有伤亡几人的,甚至还看到说地震是谣言的新闻,搞的我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作为干自媒体的,追热点是本能的反应,可是我本来就是写电影的,也就没怎么在意,到了第二天经过官方说明才清楚事情的真相。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也不能做什么,只有为受难的人们祈福。
我是写电影的,地震新闻这种事我一个人也写不了,但总想着写一写国产电影,便想到了冯小刚几年前拍的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就写了点东西。
冯小刚是我最佩服的中国导演,记得在一个颁奖礼上他就说过中国的导演想拍自己的电影太难了。早期拍出过《霸王别姬》、《活着》陈凯歌,张艺谋为什么一直在走下坡路?
其实早就写了《霸王别姬》的影评,但是因为分析过多的涉及到敏感词审查不能通过,删掉那些分析只剩下剧情的分析又觉得对不起中国这部为数不多的作品,也就一直没发。连发个没什么人看的文章都这样,拍电影就更难了。
在最近这十几年,冯小刚可以说是最想撕我们伤疤的导演了,《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可是最后拍得像电视剧;《1942》是一部,可惜没什么人看。这些最后都变成了创可贴,而不是手术刀。
有人说都地震了还拍《唐山大地震》让我们看。这不是让我们二次受伤吗?真正不敢面对自己的伤疤才是悲哀,如果你一味的认为这部电影不过是借热点赚取观众的眼泪,那不是电影绑架了你,而是你在绑架电影。
以前中国大片总要加上古装大片,毕竟几百上千年前的事了,就算是国家大事也不过是不知道真假的历史故事罢了,过审自然没问题。很多电影人甚至觉得自己的电影尺度把握非常准确,这难道很得意吗?
冯小刚想拍,可在那些看惯了美国电影的文艺分子眼里就像是在挠痒痒。可导演能怎么办,像拍《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把死亡名单写在电影上?那估计你就再也看不到冯小刚的作品了。
导演拍不出想拍的作品,观众不想看那些自己生活中发生事情。中国观众花钱来电影院是来娱乐的,逃离生活的。你的电影不能取悦这些观众,谁会看?光是那些豆瓣的“影评家”可不能让这样的作品票房过亿,顶多就是打个高分支持一下罢了。
这部中国为数不多的地震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算不上多么深刻,可它是目前中国环境下最好的。电影的感人故事剧情我不想介绍,我希望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可以通过电影感受到我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助和努力生存的不屈。
地震发生后,有自媒体虚造伤亡数字,有人朋友圈前一秒祈福四川,后一秒王者荣耀5杀截图,有人希望吴京捐款。这样的灾难不应该成为我们获取流量,在朋友圈找存在感,在互联网上道德绑架别人的话题。有能力就默默帮助,没有就内心怀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