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孩子今年高考,这孩子小县城普通高中,也没有精力实力补课,最近查了分数,基础太差没有过线。亲戚问我哪个学校好点,请求我帮忙推荐学校和专业,毕竟继续求学还需要持续投入,自然要选择一个性价比高,易于日后就业的。
亲戚家孩子,我观之,身子单薄,独子,单亲,虽家贫却溺爱,从未做过家务和农活,沟通羞怯,也可能是没怎么外出社交缘故。我无奈,此种情况不建议中断学业外出打工,建议还是选择读书改变命运吧。至于是否能最终改变命运,还得看他自己的努力。
根据高考分数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则:三本断不能报,一则家里没那个经济实力;二则学位含金量问题;三则,若是读三本,如何看待周围同学贫富差距问题。如此,建议考虑专科。
于是这几天找来几本报考指南大部书,狂翻。先确定孩子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再评估想法是否可行,再结合其想法稍加引导多提供几个报考思路,城市和专业的取舍问题……询问其是否认可,若不认可那是不行的。现在的孩子还是很有自己想法的,若此时不尊重,将来人家自己退学或转专业或自暴自弃荒废学业,岂不得不偿失?
报考思路融合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继续了。注意这里说的是思想的融合,不是思想的统一。那么就开始选择城市,自然是选择去发达城市更新观念,当然这里面也要和孩子讲明自信自立问题,主要是怕在贫富差距面前心态崩塌。最后查找几个好就业的专业,哪个些分数达标就选择哪些吧。
感觉填报志愿和做项目似的,得根据客户自身情况:基础、发展意愿、人生追求、看待财富的态度、未来家庭负担等等。不能一味按照你觉得最优最主流的想法来。
遥想当年,自己填报志愿时,完全是懵的,也遭遇退档补录……当时就觉得考的分数不高,好学校都报不上了,也缺乏对自己的了解……种种原因,结局也就是上了一所二本偏门专业吧。最近因为亲戚家孩子填志愿的事,和我先生讨论过,他的一句话,我觉得还挺有道理:分数已然这样了,还能怎么办,破罐子破摔肯定不行,认真对待,好好分析,做好选择。人生路还长,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