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朱治国式的党员干部,“沉”出担当实效

      朱治国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为了解干部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青海全省362个乡镇、518个社区、4149个村庄,他走完了一大半,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并通过调研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下沉基层,躬身践行,实干担当。

      党员干部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立足实际,走好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标准。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沉”出担当实效,我们的各项事业就能不断推向前进。

        沉下身,践行实干担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员干部要拿出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鼓足一抓到底的工作劲头,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务实的举措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做好群众工作、践行初心使命。要有敢抓的勇气、真抓的作风和会抓的本领,要增强“想干事”的内在自觉,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把“不会干”变为“善于干”;把“躲着干”变为“抢着干”,在干事中见状态、见担当、见成效。

        沉下身,练就过硬本领。基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党员干部沉到基层、干在一线,能够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练就过硬本领,磨练党性意志。走出机关、一“沉”到底,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才能听到真话、得到“真经”,才能准确把握“第一信号”,洞悉事物本质,作出正确判断、谋求事业快速而健康发展。参与基层急事、难事、要紧事解决的全过程,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下沉的党员干部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沉下身,改进工作作风。党员干部下基层能听到真话,能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能更好地向群众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干事创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疑难杂症”,要多去会诊;群众生产作业中亟待攻克的难关,要多去探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多去体贴……带着感情下去、带着责任下去,放下“官架子”、甘当小学生,向问题“叫板”,展现好作风,群众必然为之“叫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