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愚的代名词。
有意识就是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时候有些话说出来,才发现,好像没有过脑子!这就是无意识在支配我们的行为和语言。训练有意识就是减少这种不过脑子的行为和话语。
例如,房思琪的故事中,女儿被辅导老师诱奸,小心地试探性向母亲求助:“有个同学和老师在一起了”。母亲的第一反应是“谁”,女儿答“不知道”。母亲:“这么小就这么骚”。女儿:“……”。
这就是这位母亲的无意识,深度无意识。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女儿的言外之意是在寻求帮助,是女儿自己遇到了这种事情而不知道如何是好。由于母亲的局限性和无意识,女儿在至亲这里求助的希望破灭了。这不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吗?
认知心理学中有个类似的概念:“框架”理论。这里的母亲对于“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所有认知,即她当时产生的联想和理解就是她的认知框架,她对此事的态度和理解程度取决于她的已有的认知框架,显然这个框架是不完整的,而如果她不对此框架做出更新和调整,与下一代的对话就不能愉快地有效地继续进行。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完整的框架。联想到人大附中停课半天要求学生集体观看的《镜子》。原本亲密无间的父母与孩子发展到相互排斥,不信任,严重对立,原因是什么?房思琪母亲的影子是不是在这些家长身上能够看到?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亲子关系?其实就是先不断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框架。
第一次做家长,没有经验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学习。
以前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现在大概有点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