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别名:山漆、金不换、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七、滇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
采收加工: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第3~4年,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基源植物: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拉丁学名: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 notoginseng (Burkill) Hoo et Tseng)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
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
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
花期6~8月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果期8~10月
三七药材特征: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优等品个大质好,
三七药性:
性味: 甘、微苦,温。
归经: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注意: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三七的故事:
故事一:
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每天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霍然痊愈。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哥哥要草药园园自园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
一天,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眼看就快死了,听说了有种草可以治这种病,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抓了起来。
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
这件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人们便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
故事二:
传说有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
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
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