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竞赛之典故专题
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所以后庭花也被称作靡靡之音,亡国之曲。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用典:“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玉龙,唐人用以称剑.“易水”,交代作战位置,有暗示将士们血战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情怀的意思。
5.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用典: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6.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友人》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8.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传姜太公在渭水北岸(或称磻溪)钓鱼,后遇周文王.忽复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李白借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姜尚、伊尹一样,辅佐贤王,成就一番大事业,抒发出他的雄心壮志.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宗悫(que四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10.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1.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用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燕然”引用了窦宪的典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即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侵掠。见《晋书天文志》。这里用天狼隐指当时的西夏。
1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是一种良马,但是据说会妨主,《世说新语》的庾公就有一匹。据说刘备的坐骑就是的卢,本以为妨主,但刘皇叔在荆州遇刺,凭借的卢马逃生,途中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檀溪使刘备安然无恙,所以又有说法“的卢救主”。
15.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秋瑾《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1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汗青”是史册的意思。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要用“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17.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南冠,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 南冠,被晋囚禁的楚囚始终戴着南冠(楚国的服饰).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18.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出自《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建安骨”指的是建安七子诗作的风节和气质。烹羊宰牛且为乐烹羊宰牛且为乐: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昔时宴平乐: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19.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用典: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2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用典: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21.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用典: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22.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典故:迷津,《论语 微子》记载,孔子曾经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这两句化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叹。
2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用典: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与汉武帝传情,就靠青鸟传信。隐喻爱情。24.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显得又暗又旧。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