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尚且懵懂时,我们的父母就已经常常拿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进入初高中后,学校更是将比较发挥到极致,小到周考大到期末考次次都先来个各科排名再来个总分排名;毕业进入社会之后,大家比的通常是赚钱的多少。
虽说大家现在已经普遍意识到,通过与“与别人比较”来获得的幸福感并不长久。但事实上,“比较”这件事(又或者可以称为“坑”)无处不在,并非自己可以控制的。
不过,既然掉进“坑”里在所难免,那关键就是如何从“坑”里爬出来!
换句话说,怎样才能够把别人“比下去”呢?
方法其实也相当朴实,那就是打造个人的多维度竞争力。人和计算机从某种意义上是非常相像的,通过输入系统(视觉、听觉、触觉等五感系统)将信息输入到cpu(大脑)里面进行处理,最后输出到显示屏上(行动)。其实人和计算机一样,不仅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灵活切换到不同的模式,而且往往还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处理多件任务!只不过很多“一根筋”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
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听别人提起:“在学校时那个成绩很差的某某,毕业后混的竟然非常成功;而当初的尖子生呢,现在好像已经泯然众人矣”。原因就是因为在学校时,评估每个人能力的好坏标准只有“一维”(就是成绩),忽略了个人其他方面的能力,毕业之后要取得成功(或者简单点来说赚到更多的钱)靠的是“多维”竞争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综合实力)突出的结果。
其实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词汇,叫做“斜杠青年”。线上线下教你如何成为“斜杠青年”的讲座和训练营都有不少,现场超级火爆,大家都很崇拜或者羡慕那些“有多重身份,更重要的是除了工资还利用自己别的技能赚了更多钱”的“斜杠青年”。
打造自己“多维竞争力”当然是对的,不过有个很重要的大前提可能会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必须有一两个维度能够做到前20%,甚至前10%!虽然在其他维度中可能你的竞争力仅仅能打个60分。但每样技能都只有60分通常只会落个“平庸”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仔细想想发现现在还没有哪个“领域或者技能”能够达到前20%,那么首要任务现在就不是马上去挖掘其他维度的竞争力。只有有一个领域或技能可以打95分的时候,你才应该认真考虑这件事,此时多维度的意义才能够呈几何显现出来。
不过,在读书这件事儿上,你却大可不必将知识的获取局限在当前的领域。事实上多看看与本领域无关的书籍,我认为同样非常重要。这是个复杂的世界,碰到的问题常常无法只依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all killed。将有些看似不重要或者不相关的知识输入大脑,不仅可能加深对现有知识或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随时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