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是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它最为有趣的一点就是,做文物修复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要体会前人创造作品时的心境,体会他想传达的精神,设身处地的想象他当时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古人讲究格物,以物言志。所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乃至生活用品,都有着一定的品格和精神在里面,这就要求文物修复者能对前人的思想精髓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古书过敏,文物发出的腐臭气味,炎热的高温......这些都是修复工作进行中在所难免的,所有人都要试着去习惯它。风华正茂的妹子们不允许化妆、涂粉底、喷香水,怕会影响到文物的质地;闷热的工作室里不能开风扇、打空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到胶质的形成;年轻的小伙子要在夜里打着探照灯,跟着师傅上山采集树上流出来的优质胶漆......
条件艰苦仍然坚守必然值得称颂,但更加让人敬重的,是本可以选择过锦衣玉食生活的文物修复者们,仍然安分守己的在平淡的日子里,磨砺出传承千古、造福后代的旷世珍宝,而不存私心。
以下旨在重现一本古书的修复过程。
浆糊添些许清水调制到合适浓度,毛笔浸软,操作台上放一块四方湿毛巾,小镊子、一沓整齐的吸水纸、绿格子桌垫。用喷壶均匀的喷水,轻薄的水雾在空气中飘落,最后洒在桌垫上,展开一层塑料薄膜用鬃刷从中间往四下刷匀。
拿到一本书,在钉线处用铅笔在纸张背面的书角上标好页码,根据不同程度的破损,将一本中文线装书轻轻拆线,把线头和书钉清理掉。
取一页古籍,把它轻轻展开,放在薄膜上。用喷雾使其微微潮湿,便于展平。喷雾飘落到纸张上,旧书的味道散发得尤为浓烈。用镊子将书页妥帖的在薄膜上舒展开:可能是掀开折进去的书角;可能是温柔的推开堆在一起的纤维;可能是展平泛皱了的破损角落;可能是揭去上次修补的残留……
将笔在稀释好的浆糊里沾湿,沿着破损的裂纹描画下来,选择与书页薄厚相符、颜色相近的补纸,贴在润湿的书页上,水印浸透了补纸,补纸与破损的书页仅仅是搭了个边,用镊子或者用手把多余的补纸缓缓撕下来。
对于两边分离的书页,要用连口纸将其接在一起。选择和书页相同颜色的皮纸,以水为刀,将笔尖上的浆糊在清水中涮掉,毛笔轻轻在纸上划出一条水线,拿起纸,用手撕下长长窄窄的一条。
纸纤维因为人工的撕拉清晰可见,这样的纸条搭在旧书页上,能够和旧书上的纸纤维相互严密的抓紧,更加牢固。直接用剪刀裁出来的纸条,纤维全部断裂,过于锋利的裁切面,对纸张也是一种损害。
补好的书页放在事先准备的吸水纸中,依次放进。用木板压好,放上镇纸。
几个小时后,书页就已经全部展平了。把书页依次取出,按照事先标好的页码排放整齐。用小铁锤隔一页纸,敲击突出的部分。隔一张纸是为了不让铁锤上的铁离子掉落到书页上,会腐蚀书页;敲击是为了让加了补纸的部分看起来和其他部分一样平整,然后最后放入压书机压平。
把压好的书打入书钉,书钉的制作也很有讲究。要选用与书籍颜色相差无几的皮纸来制作,不能过细,否则不能够很好的固定书页;也不能过粗,否则很难穿进书孔。最后在两端将书钉用锤子打散,固定。
用粗细合适的丝线把线装书缝紧,一本中文线装古籍就修复好了。
我是Anitaanina
欣喜相逢、感谢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