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单体流行……我也来跟一下风……
以下几款都是2014年让我惊艳了一把的产品,那种用了一下下就移除的应用们就不推荐了,尽管有些交互和视觉上的东西很棒,但是对于一个应用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可用性不是咩……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有些惊喜就更好了~
Same
使用频率:3颗星 界面设计:4颗星
Same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一群想方设法让用户互动起来的社交产品里,这个连加好友都做不到的app算是个异类。昨天晚上还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在问,same到底好用在哪里……
我不算重度用户,但是基本上会保留这个app在手机里(在内存只有16G,经常被迫删删删的情况下),我觉得它的魅力主要是两点:
一.记录而不是发布
很多人好奇same里的点赞和评论数量惊人的少,也就是互动性很弱(评论数几乎没有),但是我觉得还蛮能理解这件事情的。跟朋友圈里的晒晒晒不同,更多人在发布内容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记录而已。早年豆瓣有些日记本小组之类的,就是用户自己打卡写东西,完全不需要他人的围观,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微博或者微信,常年处于仅自己可见的状态。
二.浏览而不是效率
用户对于碎片化和浏览式阅读的需求是被验证了的,比起公共账号里分分钟都是干货,same更像是在海边随意走着拾起一块贝壳的感觉。神奇的是same里内容质量还是出奇的高,基本过段时间进音乐和应用推荐频道看看,我都有所斩获。
当然它优秀和值得讨论的点还有很多,比如说群组分类方式(其实也不算新颖,但是大家都纷纷抄起了ta的首页),同个群组里格式化和守序性很强的内容,比如说点赞之后可以跟这个用户交流一下因为下次遇到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我真的遇到过熟人……充满了惊喜感……),还有听歌时候右上角旋转的icon,总之整个产品从功能到界面细节,都打上了很强的个人气质(大公司里换了一波又一波领导做出来的东西永远无法企及的吧)。
练练
使用频率:4颗星 界面设计:4颗星
现在运动健身的相关产品还蛮多的,我觉得这个产品解决了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不要再纠结各种有氧无氧巴拉巴拉的健身学术名词,just do it~很多人(我说的就是我自己)立志运动的时候会下载一堆的资料和视频来研究,到最后都完全没用……
当然有很多环节都可以再优化,比如说速度太快,运动量和时间的记录不太准确,运动项目太少,具体效果也需要验证,但是的确已经成为我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产品了^^
另外这个产品的界面和动画都做得蛮不错的,特别是动画,很少看到国内的软件这么重视动画,而且做得这么好。
豆瓣东西
使用频率:2颗星 界面设计:4颗星
前几年涌现过一批精品商品还有送礼物之类的导购网站,我自己用下来感觉还是豆瓣东西的生命力看起来比较旺盛(曾经比较有名的大概是果库,现在移动端比较知名的大概是nice,顶顶这一类Tag式社区)。这大概得益于豆瓣本身的确有比较多的优质用户和优质内容,还有用户独特的关系链(一个人在微博微信和豆瓣上会关注的人群的确是不一样的)。
豆瓣听起来小而美,但一直感觉它满足的需求很多样,而且越来越生活化……比如说豆瓣上的二手交易小组,租房小组,找工作小组什么的很火,相比书影音我现在看的比较多的也都是护肤什么的,现在从家里的锅碗瓢盆到冬天的棉鞋都是豆瓣东西里淘来的……┗|`O′|┛
豆瓣东西上的东西会追求一点品质感(换句话说颜值比较高),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比较多,用来买一些个性化的家居类的东西很好,送礼的时候看看也很棒。另外觉得豆瓣的图文做的很棒,是把格式化的东西和非格式化的东西结合起来的典型啊。
比较不足的几点:
一.数量不够多(但是数量太多质量就是问题吧……)
二.个性化推荐的命中率很低。我自己感觉还是直接搜索,每日推荐栏目和好友的喜欢比较有用。
三.对豆列和图文的搜索支持得不好。我有段时间没用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有改进……
好奇心日报
使用频率:4颗星 界面设计:3颗星
我真的很少很少很少用新闻客户端(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人),以至于跟别人对话都有脱节的感觉……而且连zaker这样的自定义频道的聚合新闻也懒得看。
感觉好奇心日报基本满足了我对一个新闻客户端的要求,内容集中在科技,商业,时尚,设计,生活方式这几个最感兴趣的领域(就是对社会新闻不感冒),偶尔有几篇还蛮有深度,有些又比较轻松好玩,或者图片比例比较高,读起来不累。原谅我是看上海壹周长大的一代……
另外很多传统杂志的app就会做得很像一个纸质杂志,包括内容排布方式也基本一致,用户只能选择从头往后翻,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分类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很早的时候我就很喜欢idaily那样的杂志app,完全对内容分类和导航方式做了重构。现在的新媒体们不管在PC还是移动端上对阅读体验都支持得更好,强调内容分类,减少页面的干扰元素,注重沉浸式阅读。
啊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终于写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