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分享嘉宾:瀚妈,一个12岁男孩的妈妈,她小巧玲珑,端庄优雅,热情大方,心地善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渴望成长,2017年4月与琴素结缘,愿紧随学友们的脚步,不断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家庭吵架常是思维问题》
文中说,所有的吵架,尤其是家庭吵架,都基于一元思维而产生。比如房间应该打扫干净,作业应该今天做完,碗一定要马上洗,鞋子应该摆放有序......在一元思维里,事情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我的标准,因此,事情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才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事情只往这个方向走还不行,还得达到我头脑中设置的这个标准,才是好的。房间整洁度只有达到了我的要求,才算干净。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你就是错的,要改进的,要被批评的。两个都在一元思维思考的人,而且标准还不一样的话,家庭战争片直播版就上演了。家庭就是这样,所谓一物降一物,谁能吵过谁,谁能斗过谁,就听谁的。在一元思维里,只有我是对的和你要听我的。能够成长的人,会从两面看问题:既对,又错;既好,又坏。这就是二元思维。不再偏执于对或者错,而是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好坏面。勤奋是好事,懒惰也是好事。勤奋的人大都身体欠佳,紧张焦虑,懒惰的人常常健康长寿,内心豁达。爱整洁的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躁狂和强迫发作,很难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和认真学习。恰是凌乱,给了人类更多伟大的创造、沉思和无限可能。当我们进入二元思维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每个人在他的观点里,都是对的。因为是对的,所以在坚持。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你对我错,我对你错的逻辑,而是“都对”,你是对的,我也是对的。当有两个对,并且能切换视角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争吵的问题,就可以带着理解和认同来解决了。 除了这些,还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让我们跳出事件本身,从不同的角度、宽度和高度看待事件。当他指责我“碗怎么没洗”的时候,他在用一元思维思考。而我也用一元思维思考的时候,觉得“我不想洗就不洗”,就吵起来了。我用二元思维思考的时候,就能大方去承认“是啊,碗是没洗。”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错,我就不心虚理亏而去反驳。我能认可他说的属实,就不生气,所以就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当我们用多元思维思考的时候,会发现除了洗碗的对与错,洗碗本身也是在表达其他的内容。比如说:我今天特别不爽,就是想找个事发泄下。什么事呢?刚好碗没洗就撞我枪口上了。明天有朋友要来,万一他们看到我们家碗没洗怎么办,多丢人!我好焦虑,你为什么不替我分担?你到底有没有责任心?到底在乎不在乎这个家?你倒是洗个碗证明下啊……在多元思维里,事情不仅有一百种可对可错的视角,更有象征、动机、原因、情绪、背景等其他视角。我跟你表面上为这个事而吵,其实是因为别的事。我在乎的是其它说不出来、意识不到或难以启齿的内容,这个事只是个出口和表象。所以在多元思维里,除了关注事情本身,更关注事情的周边。当我们能够用多元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将变成一个深邃、宽广、独特的人,人格魅力上升N个档次。多元思维的使用就是:去看到对方为什么要跟你争论这个事情的对错。他发生了什么?可否去关心他?去看到自己为什么要去指出对方哪里做错,我发生了什么?我可否一致性表达一下?每当我们想去争对错,或者指责、自责,不如去思考:此刻,我们的思维在哪个维度里?是否有可能升级一下自己的思维高度?
总结点评:瀚妈以夫妻沟通中洗碗为例子,向我们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思维模式的区别。在一元思维里事情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我的标准。事情没有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达到我头脑中设置的这个标准。只有我是对的和你要听我的;二元思维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每一件事都有好坏面。感觉到每个人在他的观点里都是对的,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对我错我对你做的逻辑。你是对的,我是有方法的;多元思维是跳出事情本身从不同的角度宽度和高度看待事件。在多元思维里,事情不仅有一百种可对可错的视角,更有象征动机原因,情绪背后的动机和需求。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因为这样一样的人生才有不一样的分享,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别。在生活中,我们和爱人、孩子、朋友相处的时候,在工作中和同事的沟通,我们都可以采用二元或多元化思维。当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让我们感觉到愤怒时,我们可以深呼吸,带着一份觉察回到当下。我们可以跳出事件本身,看到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是什么。当我们一致性表达时要注意至描述事件和表达感受,不做评价。我们就会收获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5.22 分享嘉宾:桁妈,13岁男孩的妈妈,因为想要改变孩子而结缘琴素,慢慢却发现需要改变的那个人是自己,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让心不再彷徨,让爱流动起来!
亲爱的家人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个温暖的时刻又见面了,我是今天的分享嘉宾——桁妈!我与琴素结缘于一年前的三月,某一天李老师在醒来绿植群里关于亲子教育的分享吸引了我,我开始关注。六月,孩子小升初迫在眉睫,而我也感觉越来越搞不定孩子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老师,李老师在和我聊过之后,说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建议从我身上着手改变,我不能理解,却别无他法,只好跟着去做。近一年的时间,我坚持参加读书会,上父母课堂,尝试着做各种改变,可是我要的东西还是离我好远。我不断积累知识和感觉,终于在5月10日早上醒来后有了一个贯通,心里的一块石头感觉突然落地了,原来所有的根源都在于我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自己,是自己的自负感一直在作祟。从那天开始,我试着放下自己的焦虑不安,重新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接纳自己做的好的部分,继续保持;也接纳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同时去问自己想要什么,我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而不是在自己做不好的时候去纠结自责,把能量都消耗在这无谓的内耗中,放松,然后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去面对,智慧才会有机会出来。在这过去的十天里,我过的非常轻松,就像是一个负重前行的人突然扔下了包袱,没有了牵绊,真好!说了这么多,就上周的主题——接纳,和大家说说我的感受吧!
写接纳作业的第一天,因为放松,所以对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接纳,不再去纠结早起床对身体好不好,睡不着就选择起床做事,让自己不再处于心慌的状态,一天下来的工作状态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二天,因为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有颇多要求的客户,放下自己以往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把事情做好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
第三天,在我得知先生的表弟妹去医院生孩子时,主动要求去医院看望,主动接纳先生身边的人,希望能和先生有更深的感情,先生接受到了我的爱,对我也是温柔以待!
第四天,用心对待来找我办事的大孩子们,感受到他们蓬勃向上的朝气,接受到来自他们真诚地感谢,这何尝不是美好的一天呢?
第五天,早就安排好在外面请同事们小聚,结果领导要到家里吃饭,那就接纳呗,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去做,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同样的事情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就是以往做很多人的饭菜时会很累,但是这次竟然还好,是不是很神奇呢!
在这几天里,我的放松让桁的状态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和我的话越来越多,对我的态度越来越亲昵,最明显的是,这两天喊他帮忙做事的时候他接受的比拒绝的次数多;先生在和桁的沟通中也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当下那一刻去处理事情,自己的情绪也会选择无害的方式去处理,家庭氛围和谐不少。
啰嗦了半天,我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尊重自己,接纳自己,当我们有能力去爱自己的时候,当我们的爱满到溢出来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接纳孩子,接纳他人,接纳自己可以接纳的,也接纳自己不能接纳的部分!接纳之后,放松下来,去创造,而不是放弃。
最后,我想用电影《无问西东》里的这句台词结束今天的分享: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感谢大家的聆听,期待在线上线下,在任何一个当下与亲爱的你们相会!
总结点评:桁妈的语音中透出温和和坚定,内心的平和喜悦一如她外在的状态,这是知行合一的结果!桁妈原本抱着改变孩子的目的,走进琴素父母课堂 。在学习过程中才发现,要改变的是自己。学习路上,她属于稳稳坚持的人,当明白一切的问题的根源在自己时,她卸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过得非常的轻松愉悦。她坚持写接纳作业,结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做中想明白,在总结中越活越通透,她是引领家庭走向幸福的人[强]尊重自己,接纳自己,当有能力去爱自己的时候,才有能力去接纳他人,接纳之后放松下来,去创造,而不是放弃。桁妈将学问融进生活里,活出了她理想的幸福状态!
生活从来不应该是约定俗成的,因为不断的变化才滋长出我们对生活要有不同的反应,从而发展出我们的能力与决定。不是想明白了去做,而是在做中想明白。李老师说,明白道理只在头脑层面,最重要的是慢慢一点点去做,在做中一点点感受,这是一个曲折螺旋上升的过程,如果因为你暂时做不到而焦虑,你仍然是不接纳。不管是否能够全部做到,先行动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接纳我们能够接纳的部分,同样也接纳不能接纳的部分。当我们不接纳时就要承担后果,重要的是带着一份觉察去表达不接纳,简单清晰的表达,能放能收,灵活处之,一切由我来主导。愿你我都活在当下,保持一颗觉察的心。祝福亲爱的伙伴们生活想像幸福的桁妈一样越来越好!
5.23 分享嘉宾:小博妈,一位十岁男孩的妈妈!她活泼开朗,积极乐观,乐于助人,时时刻刻面带微笑……她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2017年十月,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学校的家长课堂!从而结识了李老师,走进了琴素这个有爱的大家庭。
《不知不觉的改变》
曾几何时,我带着无比焦虑,愧疚,恐惧,矛盾且无可奈何的心情生活着……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特别在意起“别人”的看法说法,活的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我 是那么积极乐观,与人为善,活的没心没肺,还拥有一颗能撑船的心!可那只是“人前”的我!而人后的我,即不安于现状又对现实生活无可奈何。时而信心满满,时而迷茫颓废。以至于经常:焦虑,寡言,易怒,极端甚至暴力……(沦为了情绪的奴隶,对它听之任之!)可事后又后悔不已。那时的自己真的过得很痛苦,陪伴在旁孩子的处境可想而知………
直到有一天遇见了李老师,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似乎有一种魔力:看着她,想起她,心似乎就能变得平静,嘴角则会无意识的上扬!我被她深深地吸引着,并励志要向她好好学习,成为如她一般优雅从容的女性。
在后期的学习中,我认真过,用心过,努力过,但似乎越学脾气越坏,对自己/他人的要求就越高……也质疑过,矛盾过,总认为自己知道的已经很多,就算再怎么学,也做不到!想要试图放弃时,脑子里冒出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先做对的事,再把事情做对!于是继续拖着承重的“包袱”努力前行……发自于内心觉得自己没有进步!但借用孩子他爸的话:至少病情没恶化啊,就是好事……(现在才明白:学会,知道只是一部分,关键还是要去行动起来)
一直到上周,在李老师的倡导下,写了一周关于“接纳”的作业,我才欣然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我可以很真诚很坦然的面对自己和家人,很平静的处理和解决问题!(偶尔“情绪”也会造访于我,但我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当我时刻带着觉察与反思去接纳时,心中有了方向和力量,少了焦虑与不安!我的内心是宁静的,是喜悦的! “接纳”顾名思义就是 不理 不怕 不对抗……看似对别人,实则是对自我的接纳程度!接纳自己所接纳的,同时也接纳自己所不能接纳的!在此同时,与亲密的自己来个大大的拥抱……轻声对自己说:亲爱的,我爱你!我们一起加油,遇见更好的自己!接纳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事态度,一种爱的表达更是一种智慧!当我们真正做到接纳时,其实就已走在了成长的旅途中……
总结点评:听完小博妈的分享,我想到了一句成语,"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有的人你认识了一辈子,却感觉像陌生人;有的人你只要看一眼或交谈数秒,便会铭记一生~因为这个人就像灯塔一样,时刻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李琴。曾几何时,小博妈也和我一样,活在别人的目光和评价里。人前的她和人后的她判若两人 ,偶尔内心也会矛盾纠结,情绪爆发[拥抱]。直到有一天,遇见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李老师。在学习改变的过程中,有过迷茫困惑和怀疑,觉得知识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还好身边有幽默的老公调侃安慰~"脾至少没恶化,也是一个进步嘛!"[偷笑]李老师的适时指引"先做对的事,再把事做对",在实践中慢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学到的知识只停留在头脑层面,行动的力度还不够。后来积极响应李老师的倡导,在连续一周的接纳作业中,时刻保持一份反思和觉察,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找到了内心的方向和力量。学习后的她开始把每次情绪的造访当成一个"礼物",敞开心去接纳,与自己的内心链接,终于遇见了那个美好的自己!破茧成蝶一瞬间!
学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多少。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做了多少。坚持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做了之后反思总结提高了多少。反思总结提高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总结提高之后又学了多少,最终形成止于至善的良性循环。小博妈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是你我曾经走过的或正在走过的,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感恩生命中这场最美丽的遇见!
5.24 分享嘉宾:炫叡妈,是一位14岁男孩的妈妈,2017年12月开始走上学习改变之路,并与琴素结缘。她性格直爽,喜欢帮助别人,愿意尝试并坚持行动,是一位坚强有毅力的妈妈。她希望通过学习,让自己活出生命真实的状态,从而感染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妈妈别再唠叨了》
有时候当孩子上学出门前,做妈妈的总会叮嘱说,上课认真听讲,你说老师讲的都会,看看考试吧,总有几个小题爱丢分,还没说完孩子背上书包就走了。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做妈妈的也许会说,你看看你,玩得大汗淋漓的,赶紧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孩子洗完澡,不以为然继续穿上脏衣服。没有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没有孩子不在乎自己的行为,孩子“信息过载”就会启动自我保护。什么意思?我们人类有6种接收信息的方式: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感受性知觉。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6根向大脑传送信息的管道,如果管道只能承受5个立方的信息量,可是我们给到孩子10个甚至20个立方,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就会“信息过载”,为了保护自己继续遭受冲击,就会关闭或堵塞管道,有些信息被丢失,无法被处理。
什么样的情况会让孩子“信息过载”?如果我们用说教、唠叨、批评、发火、威胁等方式来控制孩子,他们的信息管道就会过载,然后出现四种反应:第一种:试图反击。他们会和冒犯自己的人争论,把扔过来的信息“顶”回去,这种回击的方式有时候会很奏效,当他们习惯与父母争辩并由此获得好处,他们就会一直继续下去。第二种:选择逃跑。孩子为了免遭“迫害”,表面上显得非常配合,也表现得非常积极,或将“活动”转为地下,或用谎言掩盖真相,并且学会各种“奇门异术”蒙混过关,比如喝水、撒尿遁、装病遁……第三种:精神逃离。孩子走不掉,躲不过,只好采取“精神逃离”的方式保护自己,以免继续遭受过多的信息冲击,逃避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最典型的就是家长一通训话之后问孩子:“听见了没有?”孩子回答:“听见了!”,家长又问“记住了没有?”孩子连连点头:“记住了!”可实际上,几乎在您开始训话一分钟之后,孩子“QQ”的头像,就已经悄悄变成了灰色,但“听见没有”和“记住没有”是一定可以听见的,长期的战斗经验告诉他们,在这之后就可以天下大赦了。第四种,变得呆滞。多见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因为过于害怕或者茫然无措,吓得呆在原地动弹不得,就是我们常说的“吓蒙了”。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如果爸妈揍得够狠,做得够绝,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可以肯定地预见,一旦我们让孩子“信息过载”,他们必定不会深刻反思如何解决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用在如何“对付”我们。我们被唠叨气得半死。亲爱的琴素家人们,听完今天的分享,你感受到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唠叨要收敛一下,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变得更有效回应。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总结点评:感谢炫叡妈在出差期间,从忙碌的工作间隙抽出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引发关于父母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的思考。首先她列举了妈妈对孩子的唠叨的几个生活场景,大家看到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没学习之前的我们自以为爱孩子的方式吗?接着向我们阐述了人类有6种接收信息的方式: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感受性知觉。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6根向大脑传送信息的管道,如果管道只能承受5个立方的信息量,可是我们给到孩子10个甚至20个立方,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就会“信息过载”,为了保护自己继续遭受冲击,孩子就会启动"自我保护"。如果我们用说教、唠叨、批评、发火、威胁等方式来控制孩子,他们的信息管道就会过载,最后出现四种反应:试图反击、选择逃跑、精神逃离、年龄小的孩子就会被吓懵,变得呆滞。这不就是我们的孩子,曾出现的状况吗?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还好,我们都已经走上学习改变之路。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孩子,带给自己的,只会是焦虑 ,但如果将注意力专注于自己做事,孩子的感觉也许更好,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放不下孩子。父母和子女之间不缺爱,爱是与生俱来的,缺的是相互理解;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不缺内容,缺乏的是沟通技巧。我们都有过伤心愤怒害怕等情绪激动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安慰的了。成人如此孩子也这样,所以多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用共情、启发、欣赏来给孩子慰籍与力量,更有效地回应孩子。要想孩子变,父母要先变。父母改变1%,孩子才能改变99%!
5.25 分享嘉宾:影儿妈,一个16岁女孩的妈妈,从2017年经朋友介绍与琴素结缘,2018年正式加入琴素,她乐观而坚强,在亲子教育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困惑,不解,如今走进琴素愿意通过学习,认清自己,改变自己,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今日分享由影儿妈和女儿影儿共同完成,下面由影儿语音分享,希望给大家带来美好的一天。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的小片段吧。 1.周五读书会结束后坐车回家,到家楼下有点头晕想吐,怎么了是晕车了吗?心里这么想着就在路边站了会吐不出来,我用手按着胃上楼了,刚进门就听到女儿亲切地叫声:“妈妈回来了,我还没吃饭”。我一边脱鞋一边说:“我的胃好不舒服,头晕想吐,你自己弄点吃吧,我去晾衣服”。(饭菜现成的只需热一下,晚上出门时放了衣服在洗衣机里洗),其实这一刻我心里是不悦的,我以为她会很不高兴或者说些什么,可女儿接下来的话让我好心暖,她说:“妈妈你怎么又胃不舒服了,那赶紧吃药去睡吧,衣服我来晾”,我说:“那好,就有劳你了,我洗了先睡了,你也早点睡”。我接纳自己此刻因身体不舒服带来的小情绪,温柔地拒绝孩子的需求,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并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做到,同时也是给孩子机会去体验。 2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感冒已有几日的我咳嗽的厉害,我手里拿着《当下的力量》坐在飘窗边看着窗外的毛毛细雨,心里犹豫着今晚去不去读书会,突然听到女儿叫我,“妈你在干嘛呢?看书吗?”,我说:“没有,我在想今晚读书会去不去,顺便看一下书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还想请教请教你咧”,女儿说:“你都生病了今晚就别去了”,说着来到我身边坐下并将脸贴着我的脸,用手摸着我的额头看烧不烧,嘴里仍就说着:“还是算了别去了,给老师请个假,一节课不上不要紧的”。这一刻我是感动的,我顺势依偎着她轻声地说:“没事,我没发烧可以坚持的”,女儿说:“你如果坚持要去那好吧,把药吃了去,如果不舒服就给我打电话”,我说:“好啊”。其实我坚持去上课是想体验一下,当初女儿生病发烧,我和她爸却不给她哪怕是半天的休息时间,那时的我们眼里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她的学习,而如今孩子的做法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孩子让我明白,爱也是需要尊重的。 3.今天上午老公打电话说中午装完货邀请师傅和他一起回家吃饭,我接完电话赶紧去买菜,回到家开始认真的做饭,糍粑鱼,红烧肉,油麦菜炖豆腐,虎皮青椒,蒸香肠,西红柿鸡蛋汤,很快五菜一汤做好了,这时门铃响了,哇时间刚刚好,我太厉害了,三个人开心用餐,刚吃了一口饭,老公开口了,这汤上面撒点葱花就完美了,这红烧肉有点咸,我笑看着老公说:“收到了,下次一定注意”。我这个追求完美爱挑剔的老公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改掉这个臭毛病,(这要是放在学习之前我的火会腾的就爆发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挑剔,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我辛辛苦苦忙了一上午,你不表扬就算了,一上桌子就开始…………)我没在意他说的话,我觉得挺好的,开心的享受着自己做的美食,反而是师傅说:“蛮好啊你就知足吧”,接下来老公很得意地说:“是吧羡慕我吧,你看看我再看看你,你那老婆还有那凶巴巴的丈母娘…………”劈劈啪啪的,师傅也不介意,两个人说笑着你一句我一句,虽然我不赞同老公的说法,但那是属于他们俩的沟通方式,我没有参与,只是静静地吃着听着他们聊天,吃完饭给他们沏了茶,让他们移坐到沙发那边去聊,我开始收拾残局。其实我知道老公就是想在别人面前得瑟一下自己在家有多拽,我就满足一下他咯,看到他开心我也高兴。自从学习后我遇事都会让自己缓缓,想清楚该如何说,如何做,不再像从前那样冲动,随心所欲地去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是学着去体谅去理解去尊重,主动的将爱的信息传递出去,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内心柔软,去真心的爱和接纳,爱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它融化了亲子间的冷漠,让夫妻俩的心更贴近,整个家也随之变的温馨和谐。 感谢李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给我指引方向,让我看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像我这种自负感爆棚的人,如果不是女儿我此生都不会觉醒,仍会骄傲地觉得自己很好,现在的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需要改变,而改变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推翻曾经觉得很好的自己,否定曾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并接受那些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我也知道学习的路上会很艰难,生活中的我也并不能时时处处带着觉察充满能量,有时候仍然会感到迷茫,我这个人脑子简单有点愚钝,步伐如蜗牛,但我能够感受到自己丝丝的变化带来的巨大收获,所以我仍会坚持地走在学习的路上,向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前行。 最后用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送给嗯哼一段话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语:
你不是我的希望
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总结点评:听完影儿富有感情的语音分享,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心里面有一种被熨斗熨过的妥帖舒适,是不是很羡慕影儿妈有这样一件暖心的小棉袄[调皮]感谢影儿妈和影儿母女联袂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影儿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3个温馨的小片段向我们展示了把觉察接纳运用到生活中带来的新变化。情景1:周五读书会结束后坐车回家,有点头晕想吐,当女儿说还没有吃饭时,她接纳自己此刻因身体不舒服带来的小情绪,温柔地拒绝孩子的需求。结果女儿没有如她担心的会生气,反而很懂事地关心她,让她赶紧休息,自己去做饭和晾衣服。 情景2:因感冒咳嗽的厉害,天气又不是很好,心里犹豫着晚上去不去读书会。女儿用各种贴心的行动关爱妈妈,充分尊重妈妈想去读书会的想法,叮嘱妈妈如果去了身体坚持不来就打电话回来或者请假。她很感动,由此回想起以前女儿生病发烧时,自己眼里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她的学习。而如今孩子的做法让她既感动又惭愧,孩子让她明白,爱也是需要尊重的。情景3:某天上午老公打电话说中午装完货邀请师傅一起回家吃饭,她接完电话赶紧去买菜,回到家开始认真的做饭,精心烹制了美味佳肴。3人开始开心地用餐时,老公开始对菜肴的口味批评,她改变了旧有的怒怼模式,笑着回应老公说:“收到了,下次一定注意”,给足了老公的面子。她没有被老公的挑剔情绪带走,而是稳稳地立在了当下,开心的享受着自己做的美食。她觉察到老公挑剔背后的需求~爱面子的男人想在别人面前得瑟一下自己在家有多拽。学习之后的影儿妈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内心柔软,去真心的爱和接纳,爱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它融化了亲子间的冷漠,让夫妻俩的心更贴近,整个家也随之变的温馨和谐。
学到的是知识,运用了才变成自己的智慧.这个世界上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当我们真的发生改变的时候,只要对方是在意我们的,为了适应我们的改变,他就一定会发生改变。当你发自内心的感谢孩子让你重生的时候,你的孩子就走上了越来越优秀的道路,孩子越来越优秀,是家长改变的副产品。让我们和影儿妈一样,带着觉察和接纳,活进每一个幸福的当下!
5.26分享嘉宾:彭茜,一位8岁男孩的妈妈,她热情爽朗,温柔智慧,真诚善良。2017年与琴素结缘,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接纳》
我儿子已经很久没有洗澡了。我都不记得是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还是更长时间?但是我想到茜妈告诉我的,又想到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一个孩子不洗澡。她妈妈本身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但是有个优点,就是不会去勉强孩子。一年之后,当孩子愿意洗澡的时候,他说:“我感受到水流过我的皮肤。”他的妈妈,保护了他的感受。所以我决定试一试他究竟可以多久不洗澡。一个月?一年?可是现在很热啊!并且我儿子没有和我分床。晚上他会和我腻歪一下,黏糊糊的皮肤粘着我,那感觉,真够酸爽。而且床单上总是有异物。昨天,我背上不知道是被蚊子还是螨虫咬了好几个大包。我正准备回家给他看看,可是上楼梯时,他先说:“明天早上洗澡。”“为什么?”他把胳膊伸给我:“有味道。”我一闻:”馊了!“”我觉得是香味。“我妈妈听见了,立即说:”今天要洗澡(此处省略一百字)”儿子很淡定的说:“我明天早上洗。”这和我的习惯不一样,不过我想,很多老外都是这样,早上洗澡晚上不洗,也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所以我没有说话。实验结果已经比我预期的好太多了。毕竟这些天里,他不洗澡,但还是洗脚的,因为脚实在是太臭了[呲牙]而且,也不过就只有半个月而已,他主动要求洗澡。也有过担心以后他会成为一个邋遢的人,可是他的表现太超乎我预料了。
总结点评:感谢温柔智慧的彭茜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她通过儿子从不愿洗澡到自愿洗澡的过程体验,表达了自己接纳的心路历程。她还分享了一则同样的小故事,一个不愿洗澡的小男孩妈妈,不会去勉强孩子,保护孩子的感受。当一年之后孩子愿意洗澡的时候,他感受了到水流过皮肤的美好体验。所以她决定试一试儿子究竟可以多久不洗澡,这中间等待的过程她始终保持着一份淡定,她没有说教、批评,而是温柔地陪在儿子身边,放手让他"不洗澡"体验完全,儿子终于有了内在的驱动力~自发要洗澡。在这里,我忍不住为彭茜竖起大拇指,这种放手不撒手的淡定是一般的家长都难以做到的,而彭茜却用她的温柔和智慧做到了[强]
爱的最高境界,不要希望孩子好,而要对他好。关系好了,什么都好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放手,有体验才有经验,有经验才有智慧,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即使你明知道是错的,也要让他体验完全,这样孩子就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的智慧!
《主持人一周总结》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一起走得更远!我们邀请琴素伙伴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时光为斧,以气质修身,将自己雕刻成艺术品,让魅力绽放,让人生优雅,让生命充满色泽……
亲爱的琴素家人们,下午好!今天是2018年5月27日(农历四月十三),星期日。一周的主持工作已近尾声,心中有幸福、有感动,更有一些不舍和难忘。感谢班主任蔡蔡邀我做本周的主持人,让我承担和成长。难忘六位妈妈的温情分享,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思考。
周一:美丽睿智、"自带光环"的瀚妈分享了《家庭吵架常是思维问题》,用具体案例分析了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的区别,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运用多元化思维思考问题,就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周二:端庄优雅、秀外慧中的桁妈分享了接纳之后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新的变化。接纳他人之前,先要接纳和尊重自己。接纳自己,能接纳的,也接纳自己不能接纳的部分。接纳之后,不是放弃,而是创造。
周三: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小博妈带来了《不知不觉的改变》,她分享了学习前后自己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敞开心胸,带着一份觉察和接纳进入每一个当下,真实地与自己内心连接,最终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周四:性格直爽、乐于助人炫叡妈分享了《妈妈,别再唠叨了》,分析了人类接收信息的六种管道: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感受性知觉。当孩子出现"信息过载"之后启动的四种自我保护方式。提醒父母要多用关心的交流,共情代替,指责批评,多用启发和欣赏来对待孩子和有效的回应孩子。
周五:兰心蕙质、心中有爱的影儿妈,通过分享家庭生活中三个温馨的小片段,向我们展示了把觉察和接纳融入生活的幸福场景,收获了老公和女儿满满的爱,内心也变得柔软幸福。
周六:真诚善良、温柔智慧的彭茜分享了对儿子不洗澡的接纳,放手不撒手,将选择权交给孩子~,明知是错的,也要让他体验完全,最终儿子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的经验,把洗澡变成了自己内在驱动力。
以上这六个生命故事,六种特殊的体验,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学习带给我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此有魅力。学习带来改变,改变促进成长。
做自己之前不能做的事情,叫成长;做自己之前不愿做的事情,叫改变:做自己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亲爱的琴素家人们,让我们再次感谢本周的六位分享嘉宾瀚妈、桁妈、小博妈、炫叡妈和彭茜带来的精彩分享。感恩大爱的李老师搭建的这个爱和学习的交流平台,感谢默默付出的班主任蔡蔡,也感谢愿意在学习路上不断突破的我自己。
最后想对琴素所有的家人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有资源的,我不需要和别人比,我只要做到真实的自我呈现就好!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此结束。山河妈在这里最后一次感谢大家的陪伴和聆听。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见!